1、《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
[宋]朱熹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
尘事牵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
端午节时,诗人正取道海路远行。恰逢海上疾风暴雨,征人固然狼狈不堪,而船只飘摇,生命更是牵之一线。诗人或为宦,或为学,总是在外奔波,无论取道海路还是陆路,旅途都是那样艰辛。
汪洋肆虐,人之生命对于它,不过是一蝼蚁。诗人深感人生百年,不过暂寓形体,犹如太仓稊米,大海浮萍,面对广袤无垠、威力无限的大自然,不由得生起崇仰之心,只觉凡尘俗事远离,平日之劳苦奔波、苦心求索如此无足轻重。
2、《扬州端午呈赵帅》
[宋]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近日谁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此诗题称“呈赵帅”,当是为投刺干谒而作,因此不能将自己的本意表达得过于直露,否则有失文人身份。既然时逢端午,正好利用时序风物,把意图含蓄点明。扬州端午,家家门悬蒿艾,备置雄黄酒,开门纳客,诗人要拜见的这位“赵帅”府上自然也不例外。诗人笑称自己是“江湖阻风客”,要找个容身歇止之处,正好赵府上艾人应门,酒香留客,为逆风所阻的诗人也就顺水推舟,直接上门求见了。
1、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庐山是我国的十大名山之一,这里风景奇特,文化底蕴深,是国家级的5A旅游风景区,这里夏季温度大约在23度左右,也是我国的四大避暑之地之一。端午节去庐山旅游的话,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凤凰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是历史名城,边城里面的古城就是这里,因此是体验文化和风景的好去处。端午节去凤凰古城,也是一个好选择。
3、山东泰安,如果说泰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天下第一山泰山的话,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泰山就是在泰安,夏季这里气温最高也就在27度左右。因此,端午去泰安游玩,是不会错的。
4、河北省承德木兰围场,木兰围场是清代的皇家狩猎场所,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连绵的山丘,景色怡人,适合游玩时间2-3天,端午去这里游玩刚好。
1、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2、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3、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人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寻找打捞他的真身。为防止鱼龙吞噬屈原的身体,人们往江里投放食物,喂饱鱼龙。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人们怕屈原饿,给屈原投食物,为怕饭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柳枝可以招魂,插在檐前及门上,使鬼魂知有归依,不致迷途。
2、柳枝可以避鬼或驱鬼,清明时无所归的野鬼甚多,恐其闯入家里作祟,故悬此以驱之,使其不敢入而避去。
3、柳枝有避毒功能,挥柳可避疫虫的了。
1、端午节的来历。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3)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2、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在远古时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时至今日,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2)吃粽子。有典籍记载的最早出现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4)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5)挂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6)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