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蚯蚓的挂钩方法有分段穿钩法、尾部穿钩法、整条穿钩法。分段穿钩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蚯蚓分成几小段,然后将它们依次穿到挂钩上,要注意的是,分好的蚯蚓段要和鱼钩的长度差不多,否则无法起到很好的诱鱼效果。
2、尾部穿钩法相对较为复杂,首先要将蚯蚓的头部去掉,露出它的内脏,这样蚯蚓自身的腥味能够在水下扩散的很广,引诱更多的鱼,然后从蚯蚓的头部套入整个鱼钩,但要留出蚯蚓的尾部,这一方法很容易引来小鱼,所以不常被使用。
3、整条穿钩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操作简单,还能让垂钓者耐心守钓,首先戴上一次性手套,避免沾染上细菌,然后捏住蚯蚓的头部,将鱼钩慢慢穿透蚯蚓的身体,将整条蚯蚓往钩条位置推动,直到钩尖只露出一个蚯蚓尾巴。
4、按照这样的方法挂钩后,蚯蚓的尾巴会在水中左右摇摆,在钓鲫鱼时有很大的诱惑力,整体来说,不管哪种挂钩方法,在钓鱼时都能轻松钓上来很多大鱼,但蚯蚓毕竟是活饵,容易使垂钓者沾染上细菌,而且不容易捕捉,所以还是少使用为好。
1、段挂蚯蚓
蚯蚓是一种陆生环节动物,体型呈现长条形,所以在钓小鱼的时候,不需用直接使用整条蚯蚓,可以将蚯蚓切成几大段,然后取其中一段挂在鱼钩尖处,一厘米左右即可,这样既不浪费蚯蚓饵料的用量,而且切开的蚯蚓,本身的腥味加上血腥味,更能吸引到鱼,特别是水草密集处小鱼聚集的地方。而且这种方法补充饵料的速度也比较快。
2、包钩挂蚯蚓
鱼情较好的时候,段挂蚯蚓的饵料量太少,并不能起到诱鱼的效果,因此还经常使用包钩挂蚯蚓的方法。所谓的包钩法挂蚯蚓,就是将蚯蚓切成两段,然后将带有头部的那一段穿在鱼钩上,但是要注意不要将鱼钩的钩尖露出来。穿好之后,还要用指甲或者小刀,在蚯蚓的表面上划几道口子,这样蚯蚓散发出的腥味更浓,更能起到诱鱼的效果。
3、穿腰挂蚯蚓
切开后的蚯蚓虽然腥味很重,但是做饵料的量太少,而且无法隐藏鱼钩,因此就有穿腰挂蚯蚓的挂法。穿腰挂蚯蚓,顾名思义就是将整条蚯蚓挂在鱼钩上,选取蚯蚓身体中间的位置,用鱼钩穿过去,这样穿腰的挂法,在鱼钩如水之后,蚯蚓的身体会随着水流晃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蚯蚓腥味的扩散,而且活动的饵料,更能吸引到鱼儿,从而起到很好的诱鱼的效果,再者,使用这样的挂法,会使鱼上钩的时候,咬饵会咬的很死,增大上钩的几率。
1、吃茶叶的好处:消菌的作用,能消灭形成口臭的主要杂菌。嚼茶叶能增加唾液腺分泌,帮助食物消化,还能从齿缝中去除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同时茶叶汁的芳香停留在口中可以去除口臭。
2、消脂减肥,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茶叶中又以乌龙茶,绿茶的消脂功效较为显著,减肥可以常喝乌龙茶,乌龙茶具有防止吸收过度摄取的脂肪以及将脂肪排出体外的作用。
3、延缓衰老,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对于延缓人体内脏器官衰老以及皮肤老化有明显的效果。
4、消炎抑菌,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着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有消炎,止泻的功效。利用茶叶的抑菌,杀菌作用,可以防治急性和慢性痢疾。
5、防辐射伤害,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维生素C,都具有防辐射的作用,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和钴的能力,由于茶叶中这些营养物质的综合作用,使这些放射性物质被吸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从而消除它们的内辐射作用。
6、防龋齿,茶叶含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如同给牙齿加上了一层保护层,提高了牙齿的防酸抗龋能力,饮茶,用茶水漱口,刷牙或者使用含茶的牙膏都可以有效预防龋齿。
7、防肠道疾病,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茶多酚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能凝固蛋白质,而脂肪酸和芳香酸等有机酸有杀菌作用,是治疗肠道疾病的良药。
8、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成分,对人体的脂肪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起到抑制心脑血管的作用,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儿茶素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能使凝血变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生成,从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9、吃茶叶的坏处:嚼茶叶应该嚼用开水泡开的茶叶,因为茶叶在炒制过程中,或受到外界污染,会形成一种叫苯并芘的物质,这是一种和黄曲霉菌一样起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能诱导人体正常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畸变或是突变。
10、苯并芘很难在水中溶解,而且在茶叶中含量不多,喝茶并没有什么危险,但是有的人在茶叶在没有泡开的情况下就开始嚼茶叶,这时的茶叶就有可能超过苯并芘的安全量,有致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