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2、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3、长城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
3、山东泰山,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长城,1987.12,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 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1、《世界遗产名录》是于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时建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截至2019年7月5日,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自然遗产增至14处,自然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一。
2、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1、中国文化遗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为保护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而启动的计划。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北京故宫等。
2、截止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2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