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 通 征)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2、译文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1、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含义:您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即使风把牛马吹散走失,也不会跑到彼此境内。
应用:表示毫不相干、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成语“风马牛不相及”即出此处。“风马牛耳”意同。类似词语如:生拉硬扯、牵强附会、穿凿附会、驴唇不对马嘴,等。
2、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含义: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御得了?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攻不下?
应用:表示强烈的信心与得意,并含有威慑对方的意思。此排比很见气势,后世多有效仿。如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有:“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相当于现在的“威武之师”、“雄壮之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3、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若以力虽众,无所用之。
含义: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如果凭藉武力即使军队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应用:表示对德行的重视,与对武力的轻蔑。此句是上句的对答,但单独抽出也是成立、适用的。如《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从此还产生出“以德服人”与“心悦诚服”两个成语。
1、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使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机。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公子小白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不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知消息后,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单人匹马驰向通往莒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他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心窝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管仲大喜过望,急忙策马而逃。管仲赶上公子纠的队伍后,把事情对公子纠讲了。他们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
2、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便幸运地躲过了劫难。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瞒过了管仲。然后他们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鲁国军队见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门,哪知齐国早有防备,鲁军大败而回。
3、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捐弃前嫌,重用管仲。为了能让管仲回国,齐桓公派人对鲁国国君说,杀掉公子纠,缚送管仲回国,以报一箭之仇。若不应允,即兴兵伐鲁。鲁国弱小,只得照办,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捆绑起来,装入囚车,送回齐国。管仲自以为必死无疑,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大义凛然,泰然处之。哪知当他被押进宫廷时,齐桓公快步走下座位,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齐桓公的这一举动使管仲深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管仲又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存邢救卫,九合诸侯,最后终于称霸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
1、一直以来,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是成年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至于为什么大家关注的目光,永远都是在作文题目上。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其他科的题目大家也不一定看到懂。像今年全国卷之一的作文题,关于齐桓公、管仲、鲍叔的简短故事,谈谈对谁的感触最深。
2、其实不一定非要看过《史记》,了解三人的前世今生才能写的深刻。重点也从来不是要你去叙述这段历史,而是材料中三个人的特点。只要抓住要点进行阐述就可以了。
3、仔细阅读懂上面的材料后,就会发现这次考题并不难。首先材料用几句话可以概括。
4、齐桓公原本要继承王位,回国的途中,却遭到管仲刺杀。齐桓公侥幸逃脱,回国后要找管仲复仇,鲍叔就告诉他管仲的才能,可以帮助他成就霸业。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最终在管仲和鲍叔的帮助下,成就霸业。
5、读懂了材料,三人的性格特点就非常明显了。最容易入手的齐桓公:志向远大,不计前嫌,听贤纳谏。其次好入手的鲍叔:知人善用,敢于谏言,胸怀宽广,知人让贤。
6、再则是材料中信息量较少的管仲,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很不好写。但其实管仲的特点非常好入手的一点就是务实进取。管仲深知良木择禽而立的道理。所以并没有因为原来辅佐的公子纠,被齐桓公所灭,而心有不甘。反而尽心辅助齐桓公。这种务实的态度,古今通用。
7、当然,有了基础性的论点和论据之外,还需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的体裁是发言稿,是在设定的场景下,面对同学的讨论会,需要围绕主题发表意见。
8、那么作文的时候,就需要按照发言稿的要求来写。然后注意鲜明的发言稿语言,以及偶尔会有的互动性语言。会更容易加分。
9、最后注意结束语,发言稿的末尾,需要概括发言内容,激发同学们的情绪,增强发言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注意文章的高度的升华。
10、这篇作文材料最容易进的误区,就是很多考生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学习这个又要学习那个,结果三个人物都写的凌乱,看起来都是非常空洞的。这篇材料的重点一定是选择其中一个人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