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建设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战略之一。
3、邓小平在规划中国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了小康社会概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8、大学入学率20%。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习近平说,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下面了解小康社会的四个法治标准。
1、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
2、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3、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4、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