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文气象、土壤地质等自然因素和水利工程现状、运行管理状况等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土壤与地质情况。当地的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蓄水量多。
2、地貌特征。当所处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区地表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排水迟缓等情况,受洪水顶托倒灌影响,使内水无法排除。
3、气候原因。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影响而形成的长时间连续降水。
4、人类活动的密集情况。一些地区因人类过分集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惜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5、防洪工程不达标。由于一些防洪工程年久失修,当河水泛滥时,不能有效的及时排除内水。
洪涝灾害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这种灾害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还会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洪涝灾害的综合影响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洪涝可以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洪涝灾害的高发地多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