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拿了几束鲜花,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鲜花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鲜花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鲜花放好,对着坟前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1、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2、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1、提起春卷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清明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有包春卷的风俗习惯。
2、事先要准备春卷皮、豆芽、笋、豆干、韭菜、蛋、胡萝卜、猪肉、海苔炒白糖等等,春节皮是用烤制而成的,圆圆的、淡黄色的。事先准备的菜都炒熟了,美味的菜肴一盘一盘地摆在桌面上。接下来,要动手包春卷了,妈妈包春卷的手艺很高超,用筷子把菜夹到春卷皮上,卷成一个圆柱形、一个春卷就诞生了,我看着看着直流口水,我伸手拿了一个,咬上一口,春卷里的菜五花八门、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别是放到油锅里炸一炸就更好吃了,内嫩外脆,我一下子可以吃三至四个,我津津有味地吃着。
3、听了我的讲解,你一定也很想吃吧。那就来我的家乡,一起动手包一包,做一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