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
2、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学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3、张择端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他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1、清明上河图朝代:北宋。
2、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人,居住于东京,北宋画家,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中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专攻界画宫室。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春天的景色。
2、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