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王船指的是什么?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2、送王船怎么由来的?
(1)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送王船被中马两国的相关社区视为共同遗产,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
(2)“天黑黑要落雨,海王船要出岛,阿爸出海去讨鱼,阿母烧船送王船,一送金银和财宝,二送粮草摆酒桌,三送神明去护保”这是一首曾经流传于闽南、台湾沿海地区的歌谣,讲述的是古老的、独特的“送王船”习俗。
(3)“送王船”不仅仅是闽台传统习俗,更是闽南海洋历史文化的万花筒,它寄托着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体现了闽南文化“以德报怨,化怨为和”美好品质。
1、送王船的意义是大陆同台湾同胞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人缘关系创造了神缘关系,而神缘关系又密切了人缘关系,对于王爷的崇拜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海外华侨、华人乡探亲,寻根谒祖和进香朝拜的“根”之一。
2、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这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的表现。
1、送王船一般3到4年举行一次,通过掷筊确定在固定农历月份中的某一天举行。送王船习俗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2、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1、送王船也称烧王船、祭王船、贡王等,是一种消灾祈安的祭典,是王爷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科仪,是闽南人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闽台海洋文化的表征之一。
2、所谓送王船就是在特定的日子,建造一只精美的“王船”。装载金钱、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和鸡羊等牲礼,请来代天巡狩的王爷上船并将孤魂野鬼一并带走,使之随王爷和王船一起离开,意在消除灾难,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整个活动大致从“造王船”开始,接着“游王船”,最后“烧王船”,其中以“烧王船”这个环节为高潮。
1、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2、2020年12月17日,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