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阳节寓意着希望老人能有长久的寿命,福禄两全,能有不浅的福报。
2、关于重阳“求寿”的说法在汉代时期就有记载,早在《西京杂记》中,汉朝的人们就已经把长寿的含义赋予在九九重阳节上了。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所以是“重九”,同时“九”又是阳数,这个在《易经》中就有记载,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重阳节由此得来。
3、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之一的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重阳节不仅在古代非常受重视,在当今社会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1、重阳节,起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2、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3、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dao,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1、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2、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3、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唐·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尊敬的各位前辈:
2、再过两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既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温馨的“老人节”。俗话说:两阳相重,九九艳阳。平山教育人不会忘记,没有昔日您们艰苦的创业,就平山教育今天的发展与辉煌。在此,我代表平山区教育局老干部办向您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3、今天,在这云淡山清、秋高气爽、橘红橙黄、金桂飘香的收获季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属于您们的节日——重阳节。
4、尊敬的各位前辈,您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您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共话平山教育不老的情结。
5、人老不失戎马志,余热生辉耀九重。振兴九洲心不老,祝与青松永同龄。我们忠心的祝福您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