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最大的蚊子是华美巨蚊,也是一种食肉性的蚊子,也称为“象蚊子”,其幼虫阶段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和其他蚊子的幼虫一样,在水中生活。成年后的巨蚊,以花蜜为食,摄取的的能量主要依靠花蜜,像不像蜜蜂,它们也帮助植物授粉。雌性巨蚊不像其他蚊子产卵需要吸食血液,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都不以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血液为食,偶尔会以蜜汁、树液、腐烂水果的汁液和其他容易获得的糖分为食。
2、华美巨蚊最早原产于澳大利亚,在一些沿海地区都有分布,栖息在沿海的森林中,在树木、水坑和其他有水的地方繁殖。在一年的暖和的季节,成年的雌性巨蚊会将卵,就是蚊子幼虫,放在有水的花盆里,附近的居民区的花园里,会看到巨蚊忙碌的身影,如果偶尔跑进了居民的房子里,人们会惊讶,认为是很大的吸血蚊子。
3、雌性和雄性的巨蚊有区别,雌性个头大一点,雄性有羽状触角,雌性一般可以长到4厘米,腿上有白色的条带物,白天很活跃。幼虫很大,大约是普通蚊子幼虫的10倍,大多数蚊子幼虫是滤食性动物,巨蚊幼虫是可以抓食和咀嚼的。
4、目前华美巨蚊以小的,携带疾病的蚊子幼虫为食,专家正在考虑投放一批巨蚊幼虫,帮助对抗疟疾和登革热等以蚊子传播的疾病,这个角度看,它们是益虫了。
1、最大的变化打一成语是翻天覆地。
2、翻云覆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贫交行》,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它在现代也多用表示人反复无常。翻云覆雨的近义词有两面三刀,前者侧重于人变化无常,而后者侧重于人居心不良。
1、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土石建筑工程是中国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2、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3、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4、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5、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