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我的肚子就饿了,好不容易熬到第三节课下课,从科学教室回到教室门口,我看了看今天的饭菜,哦,好丰盛啊:香肠、红烧萝卜和肉末炒西葫芦,全都是我喜欢吃的。我赶紧走进教室,在位置上坐得端端正正。我一看,邓老师比我们先进教室,今天由她来看我们打饭。
2、我们正在那里打饭时,邓老师突然冒出来一句:“今天开始实行光盘行动,打的饭菜都要吃得一点不剩。”“啊?”“天哪!”……同学们都在大叫着,我也愁眉苦脸的,轮到我打饭打菜时,我就对吴世钰和贺文雯说:“少点少点,就一点点。”
3、我端着饭菜回到位子上,狼吞虎咽把所有的饭菜都吃了个精光。正想出去放盆子,突然看到邓老师正瞧着锅里的饭菜,眉头一皱,突然她嘴角浮出一丝微笑:“现在每个同学都轮流上来将剩的饭菜分干净。”啊?我愣住了。师命难违啊!有的同学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一个个乖乖地上去了。
4、大家跟盘子里的饭菜奋战着,大部分同学最后都吃得光光的,只有几个同学的盘子里还剩一点菜和菜汤,想偷偷倒掉时,也被邓老师给“逮住”,后来监督着他们吃干净了。我打着饱嗝,端着干干净净的盆子出去时,情不自禁地想:“今天我吃得好饱啊!这可是我第一次吃得这么干净哦!”
5、后来,邓老师表扬我们今天吃得特别干净,鼓励我们以后天天实行“光盘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是一种美德,“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件不起眼的事,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吧,食堂里都贴着“光盘行动”和《悯农》这首诗,我每次都是光盘的,这可不是吹牛,不信你们问老师和同学,因此我还带着一圈的“游泳圈”。
而有些同学呢,要么把饭吃完了,菜不吃,要么把菜吃完了,饭不吃,总是浪费很多事物。每次看到这种现象,我都很生气!真是拿他们没办法,现在到处都在说光盘行动,没仔细听,但大致上应该也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了吧!
就拿今天中午来说吧,左边的同学饭盆里还有一大碗米饭,这白花花的大米饭好像在跟我诉苦:“快救救我,我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想就这样被浪费掉!”右边同学碗里的大白菜也在求救:“为什么不让我去给你补充营养,我可是很好的蔬菜啊!”
哎,真是一声叹息,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但是,我要想办法,让周围的人都一起动起来。
今天你吃光了盘中的食物了吗?是的,我校盛行的“光盘行动”在数天内就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同学们也不甘落后,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光盘行动”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文明习惯。
我上幼儿园时,妈妈教我背诵第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错,这就是李坤先生的《悯农》诗。其实,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样蔬菜都是农民伯伯早出晚归、无比艰辛地种植出来的。然而,当我们把剩饭剩菜乱倒的时候,同学们是否想过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艰辛劳动吗?我们从上一年级甚至从上幼儿园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四年级的大孩子,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记得有一次,我在食堂吃饭,盛饭太多,没法吃完,随手就倒在垃圾桶里。一位同学轻轻地走过来并真诚地告诉我:“同学,请你以后别在倒剩饭了。”我说:“为什么?”她说:“你应该知道,你所倒的这些饭菜,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这样浪费,其他同学是不会喜欢你的。”我说:“她们不可能不喜欢我。况且,我为什么要听你说的呢?”那位同学又说:“好,既然你说其他同学不可能不喜欢你,那我也不跟你计较,我只想打个比方告诉你,假如你的父母是一位农民,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被另一位同学给倒在了垃圾桶里,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我说:“我会觉得他们这样做不好。”那位同学又耐心地说:“那就对了”,我问你:“今后你还会倒剩饭吗?”我说:“不倒啦!”于是,我明白了不能浪费粮食的深刻道理。
经过这一件事情,我明白了要尊重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同学们:今天不剩饭,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来互相监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