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正常,减肥基本都有3个阶段,刚减的时候体重有明显的下降,之后是停滞阶段,体重不会有明显的下降或保持不变,第三阶段,体重会再继续下降。
不一定吃凉皮根据地方性
1、将150克澄粉倒入盆内。
2、加入15克面粉进去,加点面粉可使做出的凉皮有韧劲,更加劲道。
3、加清水,边加边用筷子搅拌。
4、搅拌成特别稀的面糊。
5、用勺子舀着呈流水状即可,面糊调的越稀越容易做成凉皮。
6、取一个干净的碟子,取一勺面糊倒入盘子内
7、倒入面糊后,用手晃一下,使面糊均匀的铺在盘底。
8、锅内放水,大火烧开,将盛了面糊的碟子放锅内,大火蒸2分钟,即可成型。
9、凉皮成型后,取出来放冷水中冷却30秒。可以取两个碟子轮流使用,取出一个碟子放水中冷却,锅中再放入下一个碟子。
10、冷却后的凉皮很轻松的就可以揭下来。
11、揭下来的凉皮表面刷一层香油,依次放入碟子内,每层之间都要刷,这样才不会粘在一起。
12、黄瓜切丝,蒜瓣剁碎,与切好的凉皮放在一起。放入适量辣椒油。放入花椒油。
1、传记可细分为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等。
2、自传体传记:这是某一个人物自己写的记载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文章。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如《马克·吐温自传》,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等。有些是以记载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或某一方面的经历为主,这一般称为自述,如《彭德怀自述》。
3、回忆体传记:这类传记的作者往往是被立传者的亲属、朋友、同事或部属,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回忆记载被立传者的生平与事迹。
4、采访体传记:这类传记的撰写人,一般与被立传者原来并无交往,或者是与被立传者相隔几代的后人,他们主要靠采访被立传者的亲友,搜集被立传者的各类资料,然后经过作者取舍、创造,形成传记。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魏巍的《邓中夏传》等。
5、自传体传记和采访体传记融汇在一起的传记。如闻名于世的瑞典电影明星英格丽·褒曼和美国作家阿伦·吉伯斯合作写成的《英格丽·褒曼传》。
6、在传统的散文体传记外,还有一些特殊体例的传记。比如80后诗人、学者风来满袖所著的《被隐喻的四月——徐志摩诗传》就是我国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体传记。
1、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2、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3、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4、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但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象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象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