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代,90岁的老人的称谓较多,其中有一个称谓就是耄耋(mào di),耄耋是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2、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除了叫“耄耋”之外,还有一个称谓是“鲐背”,鲐是一种与,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皱褶的皮肤。
3、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4、而“古稀”是指七十岁的老人。
1、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施。
2、西施,本命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天生丽质、倾国倾城,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一词,讲述的就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1、金钗之年是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2、女子7岁称始龀、髫年;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1、曲水流觞
2、关于这个活动,其实是古代人们的一种传统习俗了,在一条河渠的旁边,并在上流位置放着酒杯,当酒杯顺流停在谁那,谁就要喝了这杯酒,而这个活动也可以为人们去除灾祸。
3、上已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汉代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起初人们在河边举行祓楔仪式来祛病消灾,魏晋南北朝时,增添了曲水流觞等新内容。踏雪寻梅则是古代文人冬季常进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