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相三线制中,三相负载不平衡时,无法求取准确的相电压。
2、有一种方法常被采用,就是用三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连接,将星型连接电阻的公共点作为虚拟的中性点。
3、既然负载是不平衡的,用一个平衡负载无法准确模拟中点电位。
4、对于高速采样的数字式仪表而言,完全可以抛弃这三个电阻通过矢量运算得到相同的结果。
5、综上所述:三相三线制中,三相负载不平衡时,无法求取准确的相电压。粗略估算可以采用硬件或软件产生虚拟中性点再测量或计算得出。
首先:试管婴儿预产期的算法跟自然出生的孩子的预产期的算法一样,都是从末次月经时间开始算。只是试管婴儿的末次月经算法不一样,临床上将移植日期往前推17天为末次月经的时间,即移植日期减17天为末次月经时间,然后将末次月经日期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即为预产期时间。
其次:试管婴儿也是按最后一次月经计算预产期的,也是最后一次月经的月份加九或者减三,日数加七,计算出来的就是预产期,因为试管婴儿也是按子宫内膜的厚度和正常自己受精的时间相匹配的。
最后:试管婴儿和正常受孕一样计算,因为孕卵的发育过程是一样的,预产期都是按末次月经计算的,取卵日往前推两周即为你的末次月经日期.末次月经的月份加九或减三,日期加七就是预产期,你3月23日取卵,末次月经大概在3月9号左右,预产期应该是12月16号,预产期只是胎儿出生的大概时间,不是所有胎儿都会在预产期当天出生,一般预产期前后2周胎儿出生都是属于正常的.
1、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概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了解空调标识上都是什么。一般空调上都会标注“能效比”,什么是能效比?能效比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的值,称能效比。能效比值越高耗能越小节能效果越好。
2、空调的“匹”数,这个“匹”是什么一个概念呢?空调的“匹”数,空调匹数原指输入功率,包括压机、风扇电机以及电控部分。一般来说1匹的制冷量大致为2000大卡,以国际单位换算应乘以1.162,故一匹制冷量为2000×1.162=2324W。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1.5匹的应为2000×1.5×1.162=3486W,依此类推,大致能判断空调的匹数和制冷量。一般情况下制冷量2200~2600W都称为一匹,3200~3600W为1.5匹,4500~5500W为2匹。
3、制冷量是指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去除的热量总和。制冷量大的空调适用于面积比较大的房间,且制冷速度较快。以15平方米的居室面积为例,使用额定制冷量在2500w左右的空调比较合适。
4、制冷季节耗电量(KW.H)(也就是“度”的概念)。家用空调耗电量的标注标准是制冷季节耗电量,此数据是在标准工况下按照全年制冷运行1136小时计算测得的设备标准耗电量,用此数据除以1136小时,可计算出设备的平均每小时耗电量。
5、怎样计算电量呢?首先我们可以从空调的“匹”数来进行简单的估算,因为一般空调的能耗要大于3,所以1匹的电功率大约为753w。1.5匹的耗电功率就是735*1.5为约1100w,也就是1个小时1.1度点左右,当然实际情况可能会稍多一点,但也不会高出太多。
6、如果按标注的制冷季节耗电量来算,也能得出一个理论的耗电量。加入制冷季节耗电量为519。那么一小时的耗电量就是729除以1136大约为0.5度,但让这个数值只是理论上的。
7、直接看输入功率,输入功率也就指的是直接耗电量,比如输入功率是1060,那么它的耗电量就是每小时1.06度。从这我们也能看出直接能效比越大空调的性价比越高。
8、最后总结:按照贴牌上计算的耗电量一般要比实际工作是大,因为家庭使用空调不同的面积,及室内外的温差等都可以影响耗电量,这里所说的理论也是仅供参考。
1、首先判断空调的匹数和制冷量:空调的1匹指的是制冷量大致为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单位应乘以1.162,故1匹的制冷量应为 2324。
2、耗电量则是要主要看压缩机的功率:压缩机功率=制冷量/能耗比,一般空调能耗比大于3,因此1匹的电功率一般数据735W,1.5匹的 耗电功率就是735* 1.5约为1100瓦,也就是1小时1.1度电左右,除了压缩机,还有风扇或其他电机需要耗电,总共1小时也就1.2度左右。最简单的方法,看看说明书上的输入功率是多少千瓦,就是1小时的耗电量。
3、空调的耗电量与制冷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代表制冷量的输出功率并不是耗电量的直接对照参数,例如,并不是制冷量为2500W的普通1匹空调连续工作一小时需要耗电2.5度,实际上2500W的普通1匹空调连续工作一小时消耗的电能约0.9度,而节能型空调甚至可以降至0.4度,这是因为空调的输出功率一般是输入功率的2.6—2.9倍,而输入功率才是决定耗电量的直接因素。
1、成年女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
2、参数a=腰围(cm)×0.74
3、参数b=体重(kg)×0.082+34.89
4、体脂肪重量(kg)=a-b
5、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6、成年男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
7、参数a=腰围(cm)×0.74
8、参数b=体重(kg)×0.082+44.74
9、体脂肪重量(kg)=a-b
10、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