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但是正午已经过了,友人并没有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之后,友人却刚刚到。儿子陈元方那年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来,所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了通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起同行,结果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之后,想要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径直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2、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世说新语》的假谲,指虚假欺诈。
2、假谲是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二十七门,共有14则故事,记载的事例都用了作假的手段,或说假话,或做假事,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3、《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1、【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面如傅粉】语出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3、【才疏志大】,《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4、《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记录了魏晋名士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如任诞、简傲等。纵观全书,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期几代人士的人物形象,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在中国文学史尚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