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口罩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组成,其中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
1、每层的材质不一样,内层为亲肤材质(普通卫生纱布或无纺布)。
2、中层为隔离过滤层(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
3、外层为特殊材料抑菌层(无纺布或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
1、一次性医用口罩不可以防雾霾。
2、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阻挡PM2.5需要医用N95口罩,其对0.3微米的颗粒能抵挡95%,在PM2.5爆表的天气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一次性口罩是可以防尘的,但是其过滤率是很低的。
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浸渍粘合非织造布制成,按消毒状态分普通级和消毒级两种,每种又按层数不同分二层和三层两种。
4、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1、性质不同:一次性口罩是用两层28克无纺布面料制作。医用口罩多采用一层或者多层非织造布复合制作而成。
2、效果不同:医用口罩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能阻挡经空气传播的直径
1、从口罩结构入手,无论是医用口罩或是工业用口罩。必定由三层组成:内、中、外。内层一般是与脸部肌肤亲和的阻隔层;中部一般为过滤效果较高的隔离过滤层;外部则为普通隔离层。
2、医用口罩除了防细菌、病毒外。最主要的功能在于阻隔液体喷溅。这点是区分于其他口罩的关键点。如血液等具有传染性的液体喷溅是具备一定压力的,也有一定粘稠度。要使得液体不浸润于口罩。因而有阻隔有压液体之类需求的,选用医用口罩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3、医用口罩也有其职业特点,各层均是具备抑菌效果的特殊材料。佩戴轻便、呼吸阻力小等相对于工业用口罩的优势凸显。但是医用口罩,尤其是市面上销售的一次性口罩,由于缺乏充静电的纤维层,故而对于之前经验中所提到的径度小于5微米颗粒阻挡程度有限。因此用医用口罩来防护雾霾的效果不可称之为理想。
4、一般的工业用口罩并无阻隔液体性能的要求,因此对于工业用口罩的检测标准中也无这项检测。而区分的明显特征在于呼吸阀。医用口罩无呼吸阀的原因就在于不允许将微生物直接排出口罩外,尤其在于外科手术时。因而无菌环境中,带有呼吸阀的口罩是绝不能使用的。
5、工业环境大多在闷热环境中,劳动量大。口罩内呼出的气体在密封情况下与外界空气流动变得缓慢。呼吸阀的作用就在于加速空气流通。尤其是降低密封环境内的闷热和潮湿不适感。
6、在雾霾空气中,我们需要口罩营造一个密封的空间,从而通过过滤层,过滤出新鲜空气。而长时间的在雾霾空气中,口罩内空气就会变得闷热和潮湿。最理想的防护效果在于将医用口罩与工业用口罩的优点相结合,但是这不仅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并且“强强联手”未必有最优效果。因此,选购时更应偏向于所处环境的考虑出发。
1、用于医生防护的主要有N95防尘口罩、医用外科防护口罩、普通医用口罩,普通口罩则是用来防寒保暖和其他防护用途的口罩,基本上没有防尘防生物标本喷溅的功能。
2、N95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口罩,能够挡住空气中95%的尘埃颗粒,防尘颗粒的直径最小可达70-90纳米,所以可以阻挡尘埃颗粒如PM2.5(直径2.5微米),也可以挡住一些直径在70纳米以上的病毒颗粒,如冠状病毒,其直径在100纳米左右。N95口罩并非特定产品的名称,只要符合上述标准的口罩都可以成为N95口罩,厂家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生产各种各样样式的N95口罩,由于防尘效果好,透气性相对差一些,有一些人戴上后可能会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大部分可以逐渐适应。
3、医用外科防护口罩适用于外科手术场景的口罩,由于外科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血液等生物标本的喷溅,为防止这些标本喷溅到医生面部,也防止医生面部的细菌在手术过程中飘落到手术伤口,所以外科医生需要佩戴达到标准的外科防护口罩,这一类口罩包装袋上会有医用外科口罩字样,必须符合《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YY-0469-2011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