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道德经让人平静的句子
道德经让人平静的句子
更新时间:2025-05-23 15:54:27

(一)道德经让人平静的句子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1、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二)道德经中最唯美的句子

1、《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这句话告诉我们,你做出的成果不要具有己有,你取得了成就不要恃功而傲。很多东西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追求也没有用,所以人生要懂得淡然知足。

2、《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慧的人从不多说话,到处说长论短的人一定会惹是非上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舌头本是最柔软的,但有时又会变成最锋利的武器,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谨言慎行是我们一生都该恪守的为人原则。

3、《道德经》: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做人当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低调谦逊。谦虚的人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体贴尊重他人,不会盛气凌人。当你怀有谦卑之心低调生活时,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4、《道德经》:涣兮若冰之将释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宽容的道理,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明代杨翥有德量。邻居丢了鸡便骂是姓杨的偷的,杨翥听到后劝家人说:“街坊中又不只有我一家姓杨。”另一个邻居每逢雨天都会将院子里的积水排到杨翥的院子中来,杨翥又说“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渐渐的乡亲们被杨翥感动,后在有贼侵入时,自发到杨家门口守夜防贼。

5、《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看别人总是很容易,但是认清自己却是很难。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认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一辈子都在做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到头来碌碌无为。认清自己,坚守自己的本分,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与本分的事情。

6、《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道德经》中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世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你经历过的每一个挫折,你坚持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是你宝贵的财富。不要总羡慕那些少年成名,年青得志,脚踏实地一步步走来,什么时候成功都不晚。

7、《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做人要以和为贵,随和的人不论到哪受人欢迎。随和的人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自我,不自私,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懂得变通,随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你喜欢一个刻薄自私,整天阴沉着脸,象谁欠了什么似的人吗?没人喜欢!

8、《道德经》: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慎终如始,必能成功。也告诉我们,做事情,如何迈出第一步很重要,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头可能就成功了一半。

(三)老子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第一章》作者:老子,朝代:春秋。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四)道德经的德是什么意思

1、道德经的德:心行、行为。德的甲骨金文象形有目有心有行。

2、《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3、《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4、《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