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兵法三十六计介绍
兵法三十六计介绍
更新时间:2025-05-24 12:42:25

1:兵法三十六计介绍

1、《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2:三十六计第五计是什么

1、三十六计第五计是趁火打劫。

2、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趁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为“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3:三十六计故事

1、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来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

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

2、瞒天过海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

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

3、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

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

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4: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有什么区别

1、在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孙子兵法是跟三十六计并列的军事奇书,但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计,讲的是计谋,而孙子兵法则讲的是计算,他无时无刻不在计算,算各种概率和可能,让你尽可能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优势。这是道和术的区别,层次也和境界也不一样。说白了三十六计是搞小聪明的书,而孙子兵法则是讲得如何实力致胜。

2、孙子兵法讲五事七计,五事叫做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孰就是孰能。意思也就是说敌我对比到底如何,谁更占理,谁更有能力,谁更占优势,谁更有纪律,谁的人更多,操练更熟练,赏罚更分明。让你比较天时地利人和,还有法治环境。

3、这其实就是现代管理中的swot模型,也就是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之所以要比较这些东西,就是为了知道敌我实力,计算之后你才知道我有没有胜算,有多少胜算。

4、孙子兵法讲的是,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动众。这就是告诉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定要算明白了再打,如果要用这五事七计来衡量,诸葛亮的成绩就不及格,他六出祁山没有一次是谋定而后动,全都没有胜算。

5、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全都在此一线,所以不要轻易的用兵。这是表明了一种对于军事的敬畏之心,所以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不战,而不是好战,整篇孙子兵法永远在想办法用不战的方式,解决战的问题。

6、就好比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

7、好的医生不是能够治病,而是让你不得病。所以孙子跟伍子胥同时代,但是留下的精彩故事却没有伍子胥更多,也是因为这点,他总是不打仗,总在打仗之外就把事情解决了,所以也就没有表现的机会。但他历史的地位,却不是伍子胥能比的。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尽量少摩擦,少干架,发展才是硬道理。每个人都要对争执有一颗敬畏之心。无论公司也好,个人也罢,一旦陷入摩擦,必然造成巨大损失,大多数情况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8、所以说做人也是这样,那些总爱耍小聪明,看似很精明的人,最后却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倒是那些大智若愚,脚踏实地的人,最后都做出了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