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河西走廊,地势起伏绵延,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全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0.2亿亩,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
自东北向西南划分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五大类地带性草原,其中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驰名中外。
内蒙古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原之一,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其中饲用植物793种。内蒙古大草原既是自然地理概念,也是历史和文化地理概念。大草原是我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和承载地,已经成为内蒙古形象的象征,对外的代名词,是草原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语为“绰尔”,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通体呈梯形,由琴头、琴弓、琴弦和共鸣箱等部分组成。
音色浑厚悠扬,低回宛转,极富感染力。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具有悠久的历史,常为蒙古族舞蹈、长调、神话故事、庆典或与马有关的文化活动伴奏,是庆典仪式和日常生活所必备的,一直深受蒙古等各族人民的喜爱。
2009年4月,蒙古族马头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头琴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器乐功能,成为蒙古族音乐艺术的代表性符号和象征。
3、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蒙古族牧民习惯称为“乃日”(nair)。那达慕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体现民族精神与性格的重要载体。
每年的不同季节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和喜庆日子都要举行规模不等的那达慕。如今夏季那达慕,冰雪那达慕.旅游那达慕.国际那达慕为主的各种那达慕,竞相开展,异彩纷呈,以传统搏克、赛马.射箭“三项竞技”为核心内容形成的新型那达慕,融传统体育、宗教服饰、建筑、饮食、歌舞、诗词、经贸活动为一体,通过竞技、仪式、展示、表演、交流等模式,开始实现多方面的成效。
草原盛会那达慕以其古老的传统、独具的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来到富饶美丽的内蒙古观光。
4、蒙古包
蒙古包是一种帐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圆顶,通常用羊毛毡子覆盖。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是蒙古族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古老建筑形式,也是草原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
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产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其构造既简单又科学,不仅具备了环保型建筑的优点,而且还体现了冬暖夏凉、简洁明亮的建筑特征。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
蒙古包作为展现游牧民族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不仅具有不可替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在旅游与文化深度交融、一体发展的大潮中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5、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1162—1227),出生在漠北草原翰南河上游地区(位于今蒙古国肯特省)。成吉思汗于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成为大蒙古汗国开国可汗,为大元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历经千辛万苦,倾其毕生精力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完成了蒙古民族的统一大业。千百年来,被蒙古人民视为自己的伟大祖先而深受敬仰。成吉思汗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使我中华文化熔于一炉,为中华民族输入新鲜血液,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卓越贡献。
成吉思汗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扩大和深化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为今日世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缔造全球化世界的第一人”。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成吉思汗属于中国,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6、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草原的蒙古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生产队放羊时遭遇暴风雪,为了不使生产队的羊群遭到损失,两人顶风冒雪追赶羊群,直到在雪地里晕倒冻伤,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她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集体财产的英雄事迹在国内广为传扬,两人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内蒙古一代又一代各族青少年的杰出代表,也是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2009年9月14日,龙梅和玉荣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7、蒙古文
蒙古文是用来书写蒙古语的拼音文字,创制于13世纪。由于这种书写系统是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一般被称作回鹘式蒙古文。
蒙古文是目前世界上极少数竖写文字之一,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和历史传统。当今世界各国蒙古人所使用的蒙古文字有数种,惟有回鹘式蒙古文是依然延续其古老传统的蒙古文字。
蒙古文作为具有悠久的历史的文字,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浸透着蒙古人的深厚感情,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历史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蒙古族文化及其生命力的重要象征。
8、敖包
敖包,亦称“鄂博”,是蒙古语,意即“堆子”或“包",是一种用石头、柳条、树木、草皮等天然材料构建的圆锥形祭祀载体。敖包的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内涵丰富。
敖包祭祀起源于原始自然崇拜信仰.并广泛传承于阿尔泰语系民族当中。敖包祭祀与草原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祭祀形式大致分为“红祭”、“白祭”、“玉祭”、“火祭”等几种。祭敖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祭奉天地和祖先,期盼迎来一个风调雨顺、五畜兴旺、国泰民安的美好年景,蕴含着草原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谐、天人相谐”的生态理念和美好愿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敖包祭祀不断接纳新的文化因素,正在转变成为一种传统民间祭祀与当代文化相融合的大众化、多元化的新的草原节日,成为草原上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的重要文化平台。
9、蒙古马
蒙古马原产于蒙古高原,虽然体形矮小,但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优良的战用马匹。蒙古马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易增膘、持久力强和寿命长等优良特性,头大颈短,骨骼健壮,胸宽鬃长,皮厚毛粗等生理结构方面的特点,成为抵御北方严寒的优势。
蒙古马被我国农业业部确定为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因分布地区条件不同形成了蒙古马的几个主要类群,如乌珠穆沁马、百岔铁蹄马、乌审马。如今,蒙古马主要用于草原地区骑乘和进行耐力比赛等。在牧人心目中,蒙古马文化是一种技能体系,一种知识体系,一种审美体系,一种信仰体系,是草原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10、红山玉龙
红山玉龙,又称C字型玉龙,1971年出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高26厘米,为迄今已知最大的玉雕龙,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玉龙用墨绿色软玉雕成,通体精磨,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体蜷曲成C字形,吻部前伸,前端略上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颈上有长鬃,尾部尖收而上卷,龙背有对穿的单孔。此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级别最高的考古实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中华龙文化、玉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体现草原文化源头的重要符号,在区内外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1、〖鼎行★天下〗
2、ァ夲尛姊、吥傲ㄣ
3、ζ、 蔚蓝°
4、уατ⒈③⒈⑷
5、花灬类
6、詯__鈊巳丄锁
7、? 大呲花
8、魅影丨时尚灬
9、| 小迷糊(-
10、丿丶刽子手灬
11、??颜?汐??
12、℡溡绱じòゞ东少
13、∞小兔子丶
14、^O^千鸢锁画.%
15、頖亂灬メ冭孓
16、こ 空心印っ℡
17、爷 就是这个范
18、℡﹌﹏﹏天微亮°ヾ
19、╰☆傲つ№
20、﹌潮流丶封鈊、
21、丶乖乖
22、上﹑瘾∨
23、⊙ω⊙小猪
1、可能诱发癌症:在理发店拉直头发的时候要用到药水,这些药水里面一般都包含各种化学成分,部分化学成分是致癌物质。如果黑心发廊用了劣质的药水,危害会更大。
2、容易引发掉发:拉直头发的过程中,会把发根拉伸,在拉伸的过程中,头皮里面的发囊就会慢慢变大。这样的发囊容易包裹不住头发,引致脱发掉发。
3、损伤头发,引发干枯无光泽:在拉头发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药水,同时还需加热头发,通风收到药水的化学腐蚀,同时在高温的刺激下,头发的角质层很容易受损。头发角质层受损后,就会引发干枯,分叉,暗黄等各种问题。
4、容易导致头发的毛孔堵塞:在拉直头发的过程中使用的药水,会容易停留在头皮的毛囊上,那样就会堵住了头皮的毛孔。我们在清水透发的时候也不容易把毛孔清洗干净,从而导致头皮上的油脂越来越多,导致了毛孔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