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文章首段首句。西方人在写文章时,通常喜欢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然后再运用各种论据进行论证。因此,文章的首段首句即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关注文章首段中的转折。有些作者习惯先列出一些传统的观点,然后再提出与之不同的意见。通常这种情况下,作者会用到转折词来联席前后文的语言逻辑。而且,我们都知道语言中有转折出现时,通常情况下强调的是转折后的内容。因此,转折后的内容就可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3、段落推断题的本质其实是找各个段落的分论点,即各个段落的中心论点。那么,我们就应该参照主旨大意题的做法,看段落的首句或者段落中存在的转折。这些句子通常就是分论点。然后,我们根据分论点来合理、适度地推断即可。
1、选好合适的阅读材料。长短适中。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时间。文章太长,当堂课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单调,学生容易倦怠一般初一的学生限制在50词左右,初二200词左右,初三的 300词左右。
2、难易适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锐气和积极性。
3、掌握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默读一遍,回答浅层问题。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加快主要信息捕捉能力。例如,初三年级的阅读文章《hand message》。学生默读一遍大约需5分钟时间。回答4个左右的浅层问题。
4、深挖主题,拓宽思路。仔细研究,找出文旨。文章是作者传播信息或信念的载体,要体会到作者的深层含义,重在看门道,不是看热闹。作者想通过《hand language》让人们了解聋哑人,理解他们,从而帮助他们,对聋哑人充满爱心。
1、首先要牢记单词,词汇量是做好阅读理解的关键。大家不仅要趁每天早上自习的时候多背点英语单词,还要在课余时间多背多记,背得越多,做题时的优势就越大。
2、接下来就是通读全文的能力,阅读理解都是句子,因此你要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了解全文的大致意思,当然,有些问题会考的比较细致,所以能理解的透彻会更好。
3、阅读理解的题型大致分为下面几种:第一种是细节理解型,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直接理解型比较好选择,在文中就可以找到;间接理解型需要联系文章意思进行分析。
4、第二种是判断型,就是选择对错,可以从关联词的运用来进行判断和选择,不算太难。
5、排列顺序:这类题需要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思及来龙去脉,根据意思进行排序,如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者时间的先后等。
6、还有一种常出的题型是推理判断,这个需要你精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准确意义,再进行准备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