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娱乐 >牛角挂书讲述了哪位名人的故事
牛角挂书讲述了哪位名人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5-26 02:54:05

1)牛角挂书讲述了哪位名人的故事

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李密的人。他原本出身贵族,但后来家境没落了,只好到宫廷去当侍卫。

有一次,隋炀帝回宫时,看到在当值的李密。他仔细地打量了一下李密,然后问身边的一位大臣:“那个侍卫是谁?”

大臣回答说:“他是已经去世的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名叫李密。”

隋炀帝继续说:“我看他总是东张西望,以后别让他在宫里当侍卫了。”

这位大臣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觉得如果直接赶李密出宫,会让李密很难过。于是,他对李密说:“我觉得你非常有天资,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凭才学来获得官职,而不是做一个每天管理琐碎事情的宫廷侍卫。所以,我希望你能多多学习,不要把时间花费在一些没用的事情上。”李密听了这位大臣的话,很受鼓舞。于是,他回到家里,专心致志地读书。

一次,李密听说包恺先生在缑山,就想去拜访。他用蒲草做成鞍,放在牛背上,骑着牛出发了。

为了能抽空看书,李密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拉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看得十分专注。路上的行人都被他这种奇怪的行为吸引住了。此事被传为佳话。

2)名人的成长故事100字

1、林肯的故事: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可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 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2、屈原的故事: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陆游的故事: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3)名人的读书方法

读书要交友拜师 为人处世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也是如此,到一个学术氛围浓、人才济济的地方读书,有助于交流学识看法,探讨学术真谛,促进个人的成才。曾国藩择师的标准是“品学俱优、勤严并著”,且要“善讲善诱”,选友则要选择道德、学问能够与自己“互相质证、互相切磋”以“匡己之不逮”,这样,“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

读书先立志 曾国藩在看重读书环境的同时,更强调读书人自身的立志。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曾国藩在谈读书三要素中,首先讲的就是有志:“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立志对学习的动机、情感、方向、目标发生直接作用,是学习达到成功的先决条件。

泛读 大文豪鲁迅非常研究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下,或者看一滴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温故和笔记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一总、二分、三合 爱因斯坦总结出了“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

重视读原著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恩格斯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4)关于名人的故事

1、胡适-胡怕太太: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2、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5)有关名人的故事

华罗庚读书:《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

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