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方面:苦蒿具有活血消肿的作用。大家千万不能听信生活中说的减肥作用,减肥靠这个还是非常没有效果的。
第二方面:还具有治疗关节炎的作用。苦蒿外用还能够帮助改善关节炎疼痛,治疗关节炎。但是要达到痊愈靠这个药物是不行的。
第三方面:苦蒿为一年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或晒干用,是夏季常用的清热解暑中药。
1、新年最喜欢见亲戚了“结婚了吗?”“哦,女儿都两岁半了。喏,给你看照片!”“哦,收入咋样?”“今年不咋样,五百万不到吧~”“嗯,买房了吗?”“准备买第四套了!”然后亲戚拍拍我的肩膀,对旁边的母亲说:“病情比去年稳定多了,去年过年还咬人呢!”
2、之前和一个朋友吵架。朋友是那种特别傲娇的人,吵完架谁也不理谁。半夜突然给我发消息:“首项加末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二。”我问:“你干嘛?”他说:“求和。”
3、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有时候她会莫名其妙的生气,其实她只是想作一下,你要是不哄她,她就真的生气了,但是哄着哄着,她就真的觉得你错了……
4、儿子中考考试考差了,被老婆骂了一顿。
我去安慰儿子:“你要努力学习,以后一定要超越爸爸。”
儿子愣了一下,弱弱来了一句:“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是,以后找个比你好的老婆还是很有把握的。”
5、接一个电话说是我领导,要我打5万块钱救急。我说,马上打钱!睡一觉后,又来电话了,问怎么还没打钱。
我说急着出来,忘带钱了,只带了两张卡,有钱的那张消磁了,另一张卡没钱。重新办卡要五百块钱,你给我先打五百块重办卡行不?
他听了沉默很久,最后说,咱同行何必为难同行啊。
6、在路上碰见老爸在买彩票,便问他:“爸,你要是中了大奖打算怎么花?”结果我爸瞅了我一眼:“你管那么多干嘛,有你什么事。”
7、这两天雾霾大,我又得骑车上下班,就问我妈:妈,我口罩放哪了?我妈:哈哈!终于意识到自己丑了,想起来遮羞了?
8、跟同事去食堂吃饭,看着同事的菜明显比我的要多,而且钱是一样的,我就去找打饭的阿姨理论。本来我已经做好吵架的准备了,阿姨一句话就给我浇灭了:“我看你那么瘦,吃的肯定没她多,所以给你打的少。”
9、银行里,有个光头猥琐男对窗口妹子说:“妹子,借我一万块玩玩呗~”那妹子特无奈地说:“哥,取钱就取钱,别让人误会。”
10、跟女友一块等公交车,突然就发现我俩身上都没零钱。于是,给了女友五十块钱,让她去换开零钱。等啊等,终于换回来了,只见她买了四十八块钱的零食,剩两块,刚好够公交。
1、吃重阳糕,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2、祭祀海神,重阳节是秋季大节,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视在这天举行的祭祀海神活动。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3、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4、辞青,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5、享宴祈寿,重阳节的求寿之俗,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学作品。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发展至今,摆敬老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一些地方流行。
6、饮菊花酒,饮菊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7、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