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2、译文: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读书人则因为不能专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1、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2、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说:“还没有盖瓦,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给她送了金钗,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上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
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
1、总结在学校中学习的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和句型
2、要有一个笔记,用来记录平时所看到的一些古今异义字,还有就是一些常用的古汉语
3、要注重课本,不要好高骛远一开始就读一些“高大上”的晦涩难懂的古文。先将课本的东西弄熟
4、推荐一部比较好的古文类书《古文观止》,这是一部集中了我国古文精华的书籍,从中选取50篇左右的文章,熟读成诵。
5、然后可以试着写点短的小古文,然后找老师修改
6、多写,多练。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三人成虎》作者:刘向,朝代:汉。
1、原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2、译文: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