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梦令:
(1)常:常常;经常。
(2)溪亭:溪边的亭子。
(3)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4)沉醉: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归路:回家的路。
(5)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6)回舟:乘船而归。
(7)误:不小心。
(8)藕花:荷花。
(9)争:同“怎”,怎么(怎么把船划出去的意思)。
(10)滩:群。
(11)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2、如梦令:
(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2)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 酣睡。
(3)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指绿叶茂盛,红花凋零;是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1、《声声慢》是一篇言愁绝唱,凝聚着词人对北宋亡国、丈夫壮逝的幽愁暗恨和破碎心声,它的血泪交迸、感人至深之处,令注家甚至指认它是作者晚期的“悼亡之词”。它表现了一个女词人言必己出、多含妙悟的极其敏锐精致的语言感觉,简直可以看成一种深度生命体验和鲜活的语言学相融合的标本。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2、《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