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囫囵吞枣的囫囵是:整个的、完整的。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2、囫囵吞枣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
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
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1、囫囵吞枣的故事: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
2、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
3、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1、囫囵意思是:整个儿,完整的。
2、囫囵吞枣,汉语成语,拼音hú lún tūn zǎo,意思是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成语出处:
元·白珽《湛渊静语》: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个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