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人喊打。
2、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读作lǎo shǔ guò jiē,rén rén hǎn dǎ。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出自毛主席《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1、狗听人放屁(歇后语):狗听人放屁 —— 白欢喜;狗听人放屁 —— 空欢喜一场;狗听人放屁 —— 空欢喜。
2、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3、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1、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3、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4、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5、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6、精装茅台——好久(酒)。
7、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8、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9、小苏他爹——老输(苏)。
10、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11、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螳臂挡车歇后语是不自量力
螳臂当车的故事,汉朝韩婴的《韩诗外传》和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都有记载。
原文以“一虫举足将搏其轮”引发出对虫的评论“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进而这种精神感动齐庄公“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回车而避”。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螳螂。作为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但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不是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喻不自量力。《庄子·人间世》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成语螳臂当车,正是从《庄子》不胜任的原意转化而来。庄公避开螳螂是因为他尊重勇士。在他看来,“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他看到了小螳螂的伟大。原话中的螳臂,并无贬意,后来一般都将其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图抗拒某种强大力量的人。螳臂当车——不自量的歇后语由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