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好放风的方法。在幼苗期遇到2-3天以上的持续阴云天时,如果天气突然放晴,应当避免猛然开大风口进行通风,以防造成棚内苗床温湿度变化过度剧烈,建议通过先开小风口通风、逐步慢升温的方式,等到幼苗慢慢适应通风环境后,再逐步的加大通风量。此外,在通风时如果外部风力较大、温度较低时,建议按照选择顺风处进行开小口通风,避免开底风口通风,以防过堂风直接入棚内侵袭幼苗。
2、调控育苗时的温度。控制好苗床温湿度,培育植株健壮、叶片肥绿的幼苗,能够起到很好的防闪苗作用。在育苗期时,在幼苗出土前建议把温度控制在28度左右,此阶段不可放风;幼苗出土到露心时建议把温度控制在白天24-26度左右、夜间14-16度左右、昼夜温差10度左右,等幼苗第1片真叶正常舒展后,再适当把温度提高到28-30度左右,一般当80%以上的幼苗出土后,就可以根据苗势和天气状况进行灵活通风炼苗,通风最好选择风力不大的天气进行。
3、掀棚采光有讲究。育苗期间,嫩弱的幼苗不能接直接被外界的强光直射,同时光照的强度和长度也不易过强,比较适合有充足的散光照射,如果长时间光照不足就会导致幼苗出现叶黄、苗弱、高脚或抗病抗逆性变差问题。幼苗光照一般可以通过控制开膜掀帘的方法进行调节。一方面,为确保幼苗有充足的光照,一般建议在棚内苗床不降温的情况下,应当坚持早掀晚盖,但要确保棚内苗床温度不可低于15度以下。
4、合理水肥,预防旺长。相比长势正常、叶片肥厚浓绿、茎节健壮的幼苗,徒旺长的幼苗更加容易发生闪苗,而在高温高湿、水肥充足且不见光的条件下,幼苗容易发生徒旺长。所以,在幼苗期时,一方面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出苗前不可过多过勤的浇水,一般在土壤湿度的情况下,在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前最好不要浇水,只要幼苗中午不萎焉,就不必浇水,对于中午有萎焉现象的幼苗,可以在及时少量喷淋小水补湿,如果气温比较低,喷水是可以用15-20度左右的温水喷淋;在幼苗期时,幼苗根系不发达、生长量比较小,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小,只要底肥充足,也不必过多过量的施肥,尤其不可偏施氮肥,以防造成幼苗徒旺长,对于长势较弱、叶片黄弱的苗床,可以用0.2%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施促长。
1、布围式,即用一块长条型的粗布,两头各套一根木杆,遇蝗虫来路,迎面插入土中,将其碰落予以捕杀。
2、鱼箔式和合网式,是指用芦苇结成的鱼箔或缯网,碰落蝗虫或使之入网。
3、抄袋式,即用类似今天捕虫网的小鱼斗或菱角小口袋捕捉蝗虫。为了对付那些 “已有头角,遍地跳跃” 的幼蝗,以 “不使长翼飞腾,贻害禾稼”,还有一种器具捕打法可以称为 “鞋底式” 捕打法,即 “用牛皮截作鞋底式,或用旧鞋底钉于木棍之上,蹲地掴捕,自可应手而毙。
1、定期人工除霜、把电断开,把东西拿出来、把冰化掉、擦拭干净后在插电。
2、定期为门封条清洁、保持门封的干净,延缓期老化程度。
3、食物必须等冷却了以后再放入冰箱。
4、在每次除完霜之后,用毛巾把冷冻室擦干,之后在四周铝壁上涂一层植物油,待下次结霜时,因附着于含油成分的冰箱壁,霜与冰箱壁之间的吸力大大降低,所以不必费多少力气,就可以轻松剥离结块。
第一,预防莱姆病是一定要管理传染源的,疫区应发动群众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灭鼠。对感染的家畜及宠物应进行治疗。
第二,预防莱姆病一定要切断传播途径,这样做主要是消灭硬蜱应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在流行区铲除杂草,改造环境。野外作业时,可用药物喷洒地面周围以达到杀灭硬蜱。
第三,预防莱姆病要做好个人防护的,在发病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及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防止硬蜱进入人体内叮咬。若发现有蜱叮咬时,及早(24h内)将其除去,并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预防目的。
感冒主要是病毒通过病人的鼻涕、痰液、喷嚏产生的飞沫,由近距离接触吸入而传播的。所以大人感冒了,应避免接触孩子,一般隔离1周左右即可。在感冒多发的冬春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影院、逛商场,那里人多空气污浊,还有些感冒病人,对孩子的健康是一种威胁。
保持居室空气新鲜,不要在室内抽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有一定湿度,特别是有暖气的家庭。如果空气太干燥可以用炉子把水加热,产生水蒸气,达到增加室内湿度的目的,如用加湿器更好。
气候突变时,要给孩子适当增减衣服,注意保暖。但是,家长也应该知道,小儿在出汗以后往往更容易着凉感冒。因此,既不能让孩子穿得太厚,也不能让孩子过分剧烈活动,以免出大汗后招致感冒。
让孩子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注意膳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畅,体内不积热,对预防感冒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