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法学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1689年1月18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的一个贵族家庭。
2、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爱弥儿》是构思20年和撰写3年于1762年的不朽之作。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旧教育的失败,同时,积极地提出了建设新教育的系统的方案。
3、费朗索瓦兹·玛丽·阿鲁埃——以其笔名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他学识渊博,身兼百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是自由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倡导者。
1、老聃(核心思想:无为而治)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2、孔子(核心思想:仁)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3、墨翟(核心思想:兼爱)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1、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代思想家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2、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1、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家是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2、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3、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
1、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2、李贽(1527年~1602年),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3、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4、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5、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