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其他 >阿尔巴尼亚针的织法教程
阿尔巴尼亚针的织法教程
更新时间:2025-05-23 21:59:38

一,阿尔巴尼亚针的织法教程

帽子用细羊毛两股合股,帽身起针128针,单螺纹底边用3.25mm(国产10号针),帽身用4mm(国产8号针)。用的是顺林竹针短直圈织的,织完后帽围50cm,估计适合2岁左右宝宝。首先来个帽子的完成图,正面就是阿尔巴尼亚针的花样,反面看上去和单螺纹一样。下面说一下圈织阿尔巴尼亚针。 阿尔巴尼亚针是4行一组基本花样,可以在基本花样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做到把水波纹样的花样拉长

阿尔巴尼亚针法的所有奇数行(也就是单数,1、3、5、7、9行,以此类推)的织法都是一样的。奇数行:线始终作为织上针时候的带线方向,也就是线在织毛衣的人和毛衣针中间,在织片的前面。这顶帽子底边是单螺纹,从上针开始织,织阿尔巴尼亚针的奇数行的方法是:上针挑起不织,线不动织下针,重复到一圈结束。看到的效果就是上针挑起,绕圈加针,织下针的效果阿尔巴尼亚针的第二行:一直织拨收二并一(也就是右上二并一,图解符号为类似“入”字的那个),并针的时候是上一行绕圈加出的那一针挑到右棒针,织下针,然后把挑下的拨过去盖住。然后上针正常织上针。一直重复到本圈结束。注意以上1234行是基本的阿尔巴尼亚针排列花样,而这个帽子因为希望水波纹一样的花样长一点,所以是织两次1、2行,再织两次3、4行,以此交替的。第四行的花样织法图解一次3、4行织完,一个完整的12123434的组合织完,水波纹的花样显现。帽身织到差不多长度就可以开始收针,这顶帽子起的是128针,分了8份收的,每2圈收8针,收针可以直接收掉一个花样剩下的继续织阿尔巴尼亚针,也可以作为帽顶改为平针编织收出一个类似螺旋的顶

针法总结;第一排:第一针下针,第二针滑针,依次下去......第二排:第一针上针,将滑针拨到针上,然后打下针,再将滑针挑过去打下针......第三排:同第一排第四排:第一针上针,第二针将滑针拨下,从下针后挑出,与下针两针并一针。

二,阿尔巴尼亚语学习方法

阿尔巴尼亚的官方语言。印欧语系中一种独立的语言。主要分布于阿尔巴尼亚,使用人口280万,也通行于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阿尔巴尼亚人聚居地区,使用人口 133万余人;在希腊与阿尔巴尼亚接壤的小部分地区和意大利南部的阿尔巴尼亚人聚居地区也有人使用。总的使用人口约 450万。阿尔巴尼亚学者认为阿尔巴尼亚语源自古代伊利里亚语,但这种亲缘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主要方言有两种:南部的托斯克方言和北部的盖格方言,差别不大。1908年11月14日马纳斯蒂尔代表大会确定了阿尔巴尼亚语现在使用的拉丁字母表。1972年11月阿尔巴尼亚正字法会议确定了统一的标准语言,认为这种标准语言的基础是两种主要方言中共同的基本要素。1967年公布了《阿尔巴尼亚语正字法规则》草案。1980年《现代阿尔巴尼亚语词典》 (见图) 的出版标志着阿尔巴尼亚统一的标准语言达到了新的水平。文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共有36个字母,其中包括2个加符字母,9个二合字母。拼写和发音基本一致。 阿尔巴尼亚语学习方法,请看视频:

阿尔巴尼亚语的名词分阳性、阴性、中性,有单数和复数、定指和不定指之分,有 6个格。连接小词是特有的词类,它连接名词和形容词、名词和属格名词或名词和属格代词。形容词一般位于名词后,与名词的性和数一致。如形容词位于名词前,则有强调意义。动词有下列语法范畴:三个人称和两个数;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展开式(陈述式、连接式、条件式、愿望式、命令式和惊奇式)和非展开式(不定式、形动式和副动式);现在时、过去时(未完成过去时、完成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时和前将来时。

阿尔巴尼亚语日常用语:你好!Mirёdita!你好吗 Si jeni?您来自欧洲吗? Vini nga Europa?您来自美国吗? Vini nga Amerika?您来自亚洲吗? Vini nga Azia?您住在哪一个宾馆? Nё cilin hotel po rrini?您在这里已经多久了? Sa kohё keni kёtu?您要停留多久? Sa do tё rrini?

三,阿尔巴尼亚旅游攻略,优化您的旅游体验

斯坎德培广场(Skanderbeg Square)是体验当地日常盛会的好去处,孩子们开着橙色的塑料小车在你脚边呼啸而过。广场南部的斯坎德培骑马雕像是广场的标志。

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History Museum)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博物馆,珍藏着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古代文物。博物馆正面装饰着进给的阿尔巴尼亚壁画,它反映了从伊利亚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取得的所有胜利。

这个可不是埃及的那个金字塔哦,地拉那的这个“金字塔”是当年还在霍查时期时霍查的女儿设计建设的,当时被用作纪念霍查的博物馆,在霍查政府被推翻后,这座建筑也被荒废,不过并没有被拆除,是一个看似烂尾楼却不是烂尾楼的建筑,由于建筑外形特别而且建筑本身高大,算是地拉那的一个另类而且也不算太光彩的标志了吧。

这座清真寺位于地拉那市中心斯坎德培广场的右侧,建于19世纪,在地拉那算是一座文物古迹了;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多种宗教混合的国家,不过目前很多阿尔巴尼亚人依然信奉伊斯兰教,因此这座清真寺在地拉那还是很具有地位的。

地拉那文化宫是位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一座建筑,开工于1950年。大楼奠基时由赫鲁晓夫象征性的挖下第一块石头,并在1963年竣工。地拉那文化宫的建筑风格和许多东欧国家建筑都十分相似。现在国立阿尔巴尼亚图书馆和国立阿尔巴尼亚歌剧院及芭蕾舞剧院都位于地拉那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