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法算式的写作都是按原式写的,例如:12÷4=3 (摆的方法不同,列式也不同。)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是除号。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12里面有3个4,除法算式为:12÷4=3。
12÷4=3的意义: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为12与其中的一个因数4,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为3。
3、12里有3个4,即12=4+4+4。
1、主要教孩子初步认识除法,知道除号的写法,会读写除法算式,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认识平均分,什么是平均分呢?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一样多,就表示是平均分。
3、让孩子找一下哪个是平均分的呢?
4、让孩子动笔画一画,圈一圈,下面的两个问题该如何分呢?
5、对于平均分配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计算呢?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车坐2个人,需要几个缆车呢?孩子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或者摆一摆,到底需要多少缆车。计算方法就是6÷2,带孩子读几遍除号,以及除法算式。
6、通过除法算式,教孩子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初步了解乘法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