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构图上要突出人物与环境的兴趣点,环境中哪里最吸引人,把这一点放在构图的黄金分割点上,人物在构图上要与环境点错落分布,通过远近的变化在构图上做出不同的分割点。
2、合理利用环境的线与面的变化,通过环境的曲线分割整幅作品,达到合理的效果,做到人在画中的效果。
3、在处理人物风景画上,人物的大小很有讲究,合理的利用夸张效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处理平面景色与人物比例时,人物不能太小,过小的比例会让人物失去色彩。
4、在背景的选择上要突出重点,力求画面干净,这个干净不是什么都没有,要在人物与第一背景、第二背景之间有取舍,不然多处突出的背景会让画面很乱。
5、大光圈浅景深的效果是人们利用很多的手法,它可以很好的突出人物,并且屏蔽杂乱的环境,使用时要控制到景深的程度,避免人物被影响,同时不同的景深也对照片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6、在实际拍摄中照片色彩搭配,光照效果,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把握存乎一心,让自己的照片有意境,让照片上的人物与风景融入一起,让看照片的人深入其中,这都是常年累月的功夫,多思考是唯一的办法。
1、以纯净的河水为背景的前景桃花,亮度适中,很有彰显主题的效果。
2、突出色彩对比的效果,桃花的粉红色与娇嫩的柳绿色更配哦。
3、居高临下的拍摄,发散性拍摄。
4、点击手机屏中央部位产生的效果图,虚化边缘的景色。
1、使用微距模式拍摄特写:拍摄时,我们现把对焦距离调节至最小,然后用相机逐渐靠近拍摄的主题,过程中就你会发现在某一个节点上画面异常的清晰,这个时候按下快门就可以拍一张微距照片!!
2、利用手机广角的透视拍摄长腿:听到身边女孩子抱怨最多的就是每次男朋友拍照的时候总是拍的腿很短,哪怕天生大长腿也无法招架。其实,拍摄长腿不仅仅需要摄影师的努力,模特自己也要掌握一些小心机。由于所有手机都是一颗定焦的广角镜头,而广角镜头都会有着一定的畸变,具体来说就是越靠近画面边缘会被拉伸,越靠近画面中心会被压缩。所以,之所以会出现像柯基一样的小短腿就是因为我们把腿放在画面中央。
3、连拍模式的应用,拍出动感:很多时候,我们拍摄的照片都是先摆好动作,在进行拍摄,虽然能够更好的控制画面,但是这也让我们的照片往往缺少生气。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相机的连拍功能解放天性了。比如,我想要获得一张一张惊艳的回眸。就需要摄影师和模特一起配合。
1、保持地平线的水平
在拍摄外景儿童照片时常常会选择结合风光、建筑等景物一起拍摄,如果排除需要特殊效果的作品,那么将地平线拍摄歪斜几乎是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即使画面中有一点倾斜,也可能会毁掉一幅原本让人赏心的照片,然而,仅仅靠肉眼是很难判断地平线是否水平—即便将相机放在三脚架上也是如此,不过不要苦恼,我们仍然有一些办法,确保拍出来的照片横平竖直。
很多相机都会装有内置水平仪、网格线显示,以及虚拟地平仪,以帮助我们确定构图的平直。
当画面中有水平线出现时,应利用构图原则中的“三分法构图”,以求画面的主次分明。
2、选择简洁的背景
背景在强调环境气氛以及衬托人物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说人物形象与背景紧密相连。
背景的选择力求简洁。有人说,“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在于绘画是加法原则,摄影是减法原则”,也就是说绘画是需要不断地填充内容以满足人们的视野,而摄影则是减去不必要的东西以突出想要表达的主题。
在室外拍摄儿童照片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选择简洁一点的背景,比如色调一致的草地、沙滩、水面等。
3、使用不同的拍摄方向
拍摄孩子的不同侧面,也能让最终的作品变得丰富起来。
(1)正面拍摄:适用于突出表现人物的正面形象,比如相貌、服装等。人物形象比较端庄、稳重。
(2)侧面拍摄:重点表现人物的外部轮廓。
(3)斜侧角度拍摄:环绕人物的正面180°的位置拍摄。这种拍摄角度,可以兼顾到人物正面和侧面的形象特征,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4、巧妙利用大自然中的天然道具
孩子的童年世界里能够产生很多神奇的想法,当他们走进大自然中探索整个世界时,他们的小脑瓜就会激发出灵感,产生出各种奇思妙想。当我们在户外的时候,接触的人和事都会令孩子产生情绪,甚至是特殊的环境都可以让他们情绪不稳定,甚至还会大哭起来,这时能有个好玩的东西让他玩一下,就会分散他的注意力,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比如说树叶、树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