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不知不觉上学期的学习生活结束了,考完试,我就开始期盼愉快的寒假生活,因为快乐的春节,也要随着寒假一起来到了。散学典礼结束那一刻,我们就像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飞出了校园。爸爸妈妈还没有放假,我只能在家里呆着,可是心情早已经飞到了老家。
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放假了,我们一家今年要到姥姥家过新年。
来到姥姥家,可真是热闹,舅舅和二姨已经回来了,家里挤满了人,大家愉快地交谈着,一年不见了,彼次都很亲切。第二天,我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了二姨家,在她家待了四天,一直到大年初二才又回到了父母身边。这四天过得可真是快乐,我和二个表哥一起打牌,逛街,串亲戚,拜年收红包,忙的不亦乐乎。
除夕夜,我们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会,大家有说有笑,吃完饭,我们来到院子里,开始放鞭炮,放许愿灯,一声声炮响,炸出一个个幸福;一盏盏放飞的许愿灯,都有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我以前的春节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今年第一次离开父母在亲戚家过年,少了大人们的数落,自由自在的过日子,可真是快乐呀。
不知不觉的春节就要过完了,我们也依依不舍的离开姥姥家,来到了郑州,要好好准备。
新学期了。回想起来,我还是很怀念这个与众不同的春节。
1、误会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2、鹦鹉与乌鸦:
鹦鹉遇到乌鸦,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鹦鹉羡慕乌鸦自由,乌鸦羡慕鹦鹉安逸,二鸟便商议互换。乌鸦得到安逸,但难得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安逸,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饥饿而死。
故事的感悟: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羡慕他人的幸福,很多时候那并不适合你。
1、马克思原来烟瘾很大,他的烟是不离口的。有一次,他曾对拉法格说:“《资本论》的稿费甚至将不够付我写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他抽烟就像干别的事情一样,又快又猛,所以总是挑比较便宜的雪茄来买。他抽烟时甚至有一半是放在嘴里咀嚼的,说这样可以提高烟的作用,或者说获得双倍的享受。
2、后来马克思又发现了一种价钱更便宜的烟,大概一磅装的每盒便宜一个半先令,于是他发挥了政治经济学上的节约才能,向周围友人阐述他的理论。他说,他每抽一盒烟就“节约”一个半先令,因此,他抽得越多,就“节约”越多。如果他能一天抽一盒烟,必要时就可用“节约的钱”作一天的开销。为了这个“节约学”,他消耗了极大的精力并作出了牺牲。几个月以后,家庭医生不得不采取行动,严厉禁止他再用这种“节约”的方法来“发财致富”。
3、1881年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和1883年长女小燕妮的死,给了马克思两次致命的打击,使他早被经年累月的过度疲劳所损害的体质无法再恢复健康了。七十年代中期,医生就禁止马克思抽烟。对马克思来说,戒烟是一种莫大的牺牲。在他戒烟以后,他的战友列斯纳第一次去看他时,他既高兴又自豪地对列斯纳说,他已经多少天没有抽烟了,而且只要医生不许可,他决不再抽。在这以后,每一次列斯纳去看他的时候,他总要告诉列斯纳他已经戒了多久了,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他没有抽过一次烟。连马克思自己似乎也不大相信,他嗜烟成癖,竟还能把烟戒掉。
1、小猪问猪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猪妈妈告诉小猪:“幸福在你的尾巴上。”小猪听后,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咬自己的尾巴。一天,小猪问妈妈:“妈妈,幸福真在尾巴上吗?为什么我总抓不到它?”猪妈妈笑着说道:“幸福在你的尾巴上,你每天快乐地生活着,它就幸福地跟在你的身后和你前行。”幸福不是抓住,幸福是尾随在你快乐生活的背后。我们都来让幸福屁颠屁颠地跟随自己吧!
2、55年前,就读于法国浙江大学的女子丹妮爱上了中国学生袁,但袁已婚。1956年,丹妮带着伤痛离开了中国。他们最初还通信,但慢慢就断了联系。2010年年初,袁试探着给丹妮写信,她竟然回复了。9月,83岁的丹妮第一次穿上了婚纱。她说:“我们历经波折证明:爱,它确实存在。”
3、他对她说:“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她答应了,他又说:“明天我女朋友也去。”她觉得心有点隐隐作痛,但还是笑着说好。第二天,她只见到他一个人,便问:“你女朋友呢?”他温柔的摸摸她的头,说:“就在我面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