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言为准,结合汉字标准发音而推行的中国标准官方语言。
2、推普,是推广普通话的简称。推广普通话宣 传提纲和宣传口号,由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卖鱼的扯着嗓子一个劲地叫喊着:鱼啦,鱼啦。旁边一个卖枣的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嚷:糟(枣)啦,糟(枣)啦。鱼啦。糟啦。鱼啦。糟拉。卖鱼的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卖枣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2、某乡镇企业的厂长将要到日本神户考察,他连普通话都讲不了,平常只说方言。于是他让下属去找个翻译,下属回来报告说:日语翻译没有一个能听懂厂长土话的。厂长说:这好办,我们就再带个本镇的老师,到时叫他把咱的土话先翻成普通话。下属说:还不行啊,到了日本还得请个人把日本的普通话翻译成神户的土话。
3、一个方言土音很重的外地人,在市区迷了路,见一个斯文的小姐走过来,便迎上去问:兔子(同志),亲吻(请问)一下......话还没说完,小姐便气得满脸通红。
4、一南方人来到北京一家小吃店,对女服务员说:睡觉一晚(水饺一碗)多少钱?服务员一听,神色大变,尖声道:流氓,南方人一听,说:才六毛,便宜,来一晚(碗)。
5、有一对农民兄妹用板车拉着小麦到市场去卖,一个南方人来到他们兄妹跟前,问:大哥,你的小妹(小麦)怎么卖呀?大哥气得额头上青筋暴突。
6、牛老伯在大声叫卖:卖月饼了,四块钱十个。很多人都围上去买这便宜月饼,到付钱时,才明白老伯的月饼是十块钱四个。
7、敬老院的老人们在中秋之夜举行晚会,主持人王老太说:各位,表演该死(开始)了,大家请安静。
1、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2、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新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学习普通话及口音的有无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不标准的普通话古称“蓝青官话”,蓝青即是暗指发音夹杂方言口音。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以普通话为例: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绝大多数汉语使用者,包括许多播音员,其普通话都是带有口音的。但事实上,许多人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和口音用词上偶尔违反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标准”。明显受方言或其它语言影响的普通话,一般都会视为带有口音。例如,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过大,或有过多的字发音不准。但台湾地区的取音不同于大陆地区,如垃圾、崖,中华民国国语文读“乐色”、“ㄧㄞˊ yai2”,大陆普通话读“拉机”、“牙”。
1、说普通话的好处: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人们开始自觉地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使用普通话。
2、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1、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学习、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学习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学习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3、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学习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4、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学习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学习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