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铁杵成针的文言文翻译
铁杵成针的文言文翻译
更新时间:2025-05-23 20:31:28

Ⅰ,铁杵成针的文言文翻译

1、原文为: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2、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Ⅱ,诸葛恪得驴文言文翻译

1、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2、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

Ⅲ,文言文翻译技巧

1、借代的翻译。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在古代汉语中,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很困惑,无法理解,所以借代应该意译,译为它所代指的人或物。

2、夸张的翻译。

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在翻译时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3、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称为“互辞”,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 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翻译。

4、委婉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等等,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而把话说得很含蓄,很委婉。我们在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5、用典的翻译。

古人为了使文章典雅,言简意丰,常常会引用典故。翻译典故常采用点义法,即不照抄典故,只点明典故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