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世民传位给李治。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
2、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3、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1、唐太宗李世民,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
2、唐太宗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设立文学馆,笼络四方人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1、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李世民为其在宫中建造了一层观来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唐昭陵。
2、长孙皇后是河南洛阳人,他的家族也是世家大族。长孙皇后于大业九年,嫁给唐高宗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当时的长孙皇后才13岁,小的时候,有人为其算命,称长孙皇后贵不可言,有富贵命。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后,长孙皇后也同时被封为秦王妃。在唐高宗末年,争夺储位十分激烈,但李世民的能力是十分强的,也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再后来,房玄龄同心影助李世民,并在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激励将士。李世民即位后,立为皇后。
3、长孙皇后,是出了名的贤后,虽然说是后宫不得干政,但长孙皇后还是经常以古事来劝诫皇帝,让李世民做一位能够善于纳谏的皇帝,这也更让李世民留下朝服劝谏以迂回策略保护大臣的美名同时长孙皇后不允许自己的同母兄无忌为宰相,却因不愿留下恃宠恶名而请求李世民赦免其参与谋反的异母兄安业。由于隋唐崇尚佛教,但是出生于崇尚佛教家庭的长孙皇后,却斥责佛道为异端,在重病时驳回皇帝为其大赦延寿的决定。
1、李世民传位给李治。
2、唐太宗李世民最后把皇位传给了李治,李治在李世民的儿子当中排行第九。李世民一开始是属意嫡长子李承乾来继承自己皇位的,但是谁曾想李承乾不争气,动了谋反的念头,李世民失望之余将其废为庶人,另立长孙皇后的另一个儿子李治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