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吓、呆、听、咂、呦。
2、右、吐、吾、吹、呸、咝。
3、占、吉、吱、吻、咙、周。
4、号、吏、呔、吪、咔、咆。
5、叮、吋、吠、呜、呫、咛。
6、可、吕、呋、呌、咀、呝。
7、叵、同、呕、吝、呻、哎。
8、卟、吊、吰、吭、呷、咕。
9、只、合、否、吣、咒、咏。
10、叭、吃、吥、吢、呪、呢。
11、史、向、呖、启、呥、呛。
12、兄、舌、呃、吡、命、吽。
13、叽、吒、吨、吮、呤、咄。
14、句、后、呀、君、呼、咈。
15、叱、各、吵、吚、咋、呒。
16、叶、吁、杏、告、呵、咍。
17、台、名、员、吧、呓。
18、叹、吖、呗、邑、咊、亟。
19、叼、吸、呐、吼、和、呶。
20、司、吆、呙、吲、咐、另。
21、叫、吗、吟、吷、呱、召。
22、叩、呈、含、呿、咚、咖。
23、叨、吴、谷、味、咎、呣。
24、叻、吞、吩、咑、鸣、口。
1、笔画2:叶、古、右、占、号、叮、可、叵、卟、只、叭、史、兄、叽、句、叱、台、叹、叼、司、叫、叩、叨、叻、另、召。
2、笔画3:吁、吓、吐、吉、吏、吋、吕、同、吊、合、吃、向、舌、吒、后、各、名、吖、吸、吆、吗。
3、笔画4:呈、吴、吞、呒、呓、杏、呆、吾、吱、呔、吠、呋、呕、吰、否、吥、呖、呃、吨、呀、吵、员、呗、呐、呙、吟、含、谷、吩、呛、吽、告、听、吹、吻、吪、呜、呌、吝、吭、吣、吢、启、吡、吮、君、吚、吴、吧、邑、吼、吲、吷。
1、口字旁的“当”字原来不存在,但是记忆中这个词确实有,随便打开一个输入法,DANG这个拼音下有当这个字,还有繁体字“噹”,唯独没有大家记忆中的那个口字旁的“当”。
2、1989年的《现代汉语字典》,里面介绍的叮当是现在的用法,没有那个口字旁的“当”,这说明在官方文字中确实是叮当。
3、那为何几乎所有网友都认为有这个口字旁的“当”字呢?难道真的是集体记忆偏差?似乎也不是这样,因为这个字也真的存在过,从多年前的动画片《叮当猫》及儿歌《铃儿响叮当》中确实可以找到这个口字旁的“当”,用输入法的造字功能也确实可以打出这个字。
4、这件事其实没那么复杂,当这个字简体、繁体就是上面说的两种,这都是规范存在的,而口字旁的“当”大家也确实见过,因为主要来源于动画片和儿歌,而这两个传播实际上是当年港台翻译过来不规范导致的。
5、换句话说,口字旁的“当”当年大家看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错的,但因为先入为主了,以为真的有这个规范,现在被输入法和字典的标准教育了,才有了强烈的反差。
1、口字旁 :
(1)后、只、吗、向、口、吧、叶、可、呀、听、右、喝、啼、啄、古。
(2)叫、员、吓、吞、嘻、哗、吹、唱、啸、咬、哨、另、呢、啥、呛。
(3)喊、哪、咪、吃、吸、嘹、叽、喂、叹、呼、告、哈、哇、喃、咧。
2、百科释义:“口”的甲骨文如右图:象一个向上的嘴形,上出的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于指发音说话。也可看成四角形,日语片假名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