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2、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3、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4、中宗(为武后所废):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5、睿宗(为武后所废):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6、武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
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7、中宗: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8、少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9、睿宗: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10、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11、肃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12、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13、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14、顺宗: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5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15、宪宗:李纯(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16、穆宗: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17、敬宗: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穆宗长子。被杀,时年18,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18、文宗: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时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朝代故事:甘露之变。
19、武宗: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时年28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朝代故事:会昌法难。
20、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21、懿宗: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病死,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22、僖宗: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时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朝代故事:黄巢起义。
23、昭宗:李晔(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
24、废帝: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后被朱温杀害。
25、哀帝: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1、分别是:张耳历3代,东汉时张步齐王,张举皇帝,张纯弥天安定王,张角,张梁、张宝,张鲁,十六国时期前凉张氏历9帝,张大豫,张琚,张育,张翘,张凤称王,张孟明,张承奉,张遇贤,张余、张海,张邦昌,张鲸张致,张士诚,张琏,张惟元,张普徽,张献忠,张丙称。
2、张举,东汉末年渔阳郡的土豪,为泰山太守。后与张纯等联合发动叛乱,自称为天子前梁朝皇帝——张祚
1、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2、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在位时间1626年-1643年。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
3、清世祖福临(顺治),在位时间1644年-1661年。
崇德三年,出生于沈阳永福宫。六岁登基,年号顺治,由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自盛京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提前亲政。
4、清圣祖玄烨(康熙),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5、清世宗胤禛(雍正),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雍正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6、清高宗弘历(乾隆),在位时间1736年-1796年。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7、清仁宗永琰,后改顒琰(嘉庆),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8、清宣宗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9、清文宗奕詝(咸丰),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10、清穆宗载淳(同治),在位时间1861年-1875年。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11、清德宗载湉(光绪),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12、清宪宗溥仪(宣统),在位时间1909年-1912年。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1、清朝皇帝的年终奖会赏赐荷包了。
2、据《啸亭续录》载:“乾嘉时期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这赏赐的荷包里究竟会装着多少钱呢?岁末皇帝赐给蒙古亲王的那对大荷包里,一般装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又小荷包一个,内装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这也算是挺丰厚的“年终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