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对联的正确贴法
对联的正确贴法
更新时间:2025-05-25 00:55:52

(1)对联的正确贴法

1、正确的贴法

对联的贴法,众所周知,一般是贴在大门两旁,这个绝对是千古不变的习俗和正确做法。但这个习俗做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有些人却偏偏会贴错。因为平时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对联贴在出入阳台左右的两侧墙上。这肯定不正确,这与有些人认为,一间屋以阳台为朝向有关。如果贴在阳台,而大门没有贴,风水学上叫“主次不分”。在平时的生活中,工作容易被人叼难!并且,很多机会出现了,往往把握不住,都和类似的这些细节有关。

2、正确分清上联和下联

对联的博大精深之处,就是因为对联本身的原则和规律。所以,贴对联时,最重要的事除了贴的位置相当重要之外,这个上联和下联不能贴错和调乱,也是要注意的步骤。如果你一不小心,将上联和下联贴错了。那么,你极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里,容易做错事,容易与人发生争执,甚至家庭内部矛盾口舌不断,类似“贴错门神”的意思。

3、挥春不能乱贴

一般挥春要贴在“靠”的位置上,这个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背后的意思,例如应当贴在客厅的背后,或是你坐的沙发的背后,或是房间的背后的墙上。还有一种贴法,就是贴在两侧。一般挥春贴在墙上,或门头顶上。如果贴在门头顶上,数量要以奇数为吉利;如果贴在墙上,挥春以双数为吉利。

(2)对联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1、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3)对联的来历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子、联语,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对联的起源可以远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荼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幽符咒或只写神荼、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所以古代又称春联为桃符。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祈求吉祥,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五代时,符咒和神荼、郁垒的名字逐渐被联语取代。据说这源于后蜀国君孟昶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孟昶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群臣写来写去,孟昶都不满意。最后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虽然这副五言联并不一定足我国的第一副对联,但人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问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寓、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 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这一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精致夺目的奇葩。

(4)过年贴对联的禁忌有哪些

1、左右联勿贴错。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2、贴春联的时间。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3、单数才吉利。大门贴春联,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徵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5)对联的故事

1、纪晓岚是清朝的大学士,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个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一番话说得乾隆也笑了。

2、郭沫若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来告状,先生问是谁干的,没人敢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就免予惩,先生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想了一下,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一听,很高兴,惊叹其才华,于是,全部学生都免予处罚了。

3、有一位财主,父子俩花钱各捐了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对联内容是这样的:“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有一位读书人读了以后,在对联上添了数笔,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又怒,把对联撕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