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寒三友,汉语成语,拼音是suì hán sān yǒu,意思是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出自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
2、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1、梅花和松树、竹子并称为“岁寒三友”。
2、松、竹、梅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
1、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
2、明代《渔樵闲话》里有写:“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到了深秋之后,树木百花都凋零,只有松、竹、梅三个还在傲然挺立。松、竹经冬不凋,梅耐寒,早春开放,故名。
岁寒三友是松、竹、梅三种植物。
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岁寒三友。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松:松,松科松属植物,在各地均有分布。其适应力极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喜光照,较耐旱及耐寒。松树枝轮生,每年生一节或数节,冬芽显著,芽鳞多数;芽鳞、鳞叶、雄蕊、苞鳞、珠鳞及种鳞均螺旋状排列;鳞叶单生,幼时线形,绿色,随后逐渐退化成褐色;雌雄同株,球花单性;球果2年成熟,熟时种鳞张开,颜色由绿、紫色逐渐转变为黄色、浅褐色或暗褐色。
竹:竹,别名竹子,属禾本科竹属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竹子对水热条件要求高,性喜富含有机质、水分充足的土壤环境。竹子不光运用于纺织产业、工艺品行业,还具有药用价值,具有去火清凉、镇咳祛痰的效果。竹象征君子之道,与梅花、松被称为岁寒三友。
梅:梅,蔷薇科杏属植物。梅的鲜花可提取香精,果实可食,或熏制成乌梅成药。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1、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树、竹子和梅花。松、竹经冬不凋,梅耐寒,早春开放,故名。“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2、成语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3、示例:钱钟书《围城》:“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