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生猪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猪獾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该种受到的威胁主要是被人类捕获。
3、猪獾分布于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阿萨姆邦)、印度尼西亚(来华朝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泰国、越南。 在中国遍布各省、区,尤其以南方更多。
4、种群分布不零散。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高山区地带和柬埔寨的西南部与东部地区,猪獾很常见。在缅甸由于目击者的减少,可以说明该种的丰度普遍下降。研究表明猪獾种群数量趋势在其分布范围可能不同,但总体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狍子(学名:Capreolus pygargus):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
2、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发情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狍通常是双胞胎。
1、海马是保护动物。自2004年5月15日起,我国把海马纳入二级重大保护动物体系。
2、38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2019年6月17日,青岛海关破获一起特大濒危物种制品海马干走私案,现场查获1.28吨走私海马干,共计495361尾,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海马并不是雌雄同体,海马只是雄性孵化。每年的5月~8月是海马的繁殖期,这期间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袋中,卵经过50~60天,幼鱼就会从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生出,所以说是海马爸爸负责育儿,虽然爸爸不是真的生小孩,但是孵化还是需要爸爸来完成。爸爸的育儿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还是来源于妈妈。8~9月为盛产期,渔民常于此时用张网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