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5-05-23 15:10:04

①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名〉

(形声。从人,卑声。本义:门役)同本义

俾,门侍人。——《说文》

俾,职也。俾为门侍人。——《释言》

有能俾。——《书·尧典》

罔不率俾。——《书·君》

2、〈动〉

使,把

俾尔单厚。——《诗·小雅·天保》

俾也可忘。——《诗·邶风·日月》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俾困苦不堪。——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俾夜作昼(把夜晚当作白天,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俾昼作夜(把白昼当成夜晚,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②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破败;破旧。《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

2、衰败;衰弱。《战国策.虞卿阻割六城与秦》:“乘赵之敝而瓜分之。”

3、疲劳;困乏。《赤壁之战》:“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4、用作自称谦词。《殽之战》:“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③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字义解释:

(1)砍;削。《冯婉贞》:“冯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

(2)偷袭。《三国志.魏书.傅永传》:“永量吴楚之兵,好以斫营为事。”

2、读音:zhuó。

3、斫:形声字。从斤,石声。本义:斧刃。

④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4、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6、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

9、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0、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

11、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12、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