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架了,双方都有责任,对于先动手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2、双方因民事纠纷而引起的打架斗殴,需要根据双方的过错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般来说,先动手的一方过错责任较大,当然如果对方侮辱、诽谤在先,情节恶劣的,那责任就另当别论了,具体双方责任大小是需要法院综合全案来确定的。
3、如果是一方无故殴打另一方,那么被打一方是可以采取正当防卫的,给对方造成的损伤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4、如果造成轻伤以上,就构成故意伤害罪,要判刑的。按照下面的条款判处。
5、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6、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7、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和处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8、(一)行为人有非法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对此应注意以下两点:(1)伤害行为的非法性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如果伤害行为是合法的,如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过程中造成一定伤害的,则不构成犯罪;(2)本罪故意伤害的必须是他人的身体健康。自伤行为不能构成本罪,特殊情况下可能构成其他罪,如军人战时为逃避军事义务自伤身体的,应按照刑法第434条的规定,以战时自伤罪论处。
9、(二) 构成本罪的伤害程度限于轻伤、重伤、伤害致死三种情况。轻伤以下的轻微伤和一般的殴打行为,不能构成本罪。至于重伤、轻伤、轻微伤区分的标准,应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规定为准。
10、(三)本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因伤害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致人重伤或者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本罪。
11、(四)对于刑法明确规定以其他罪论处的故意伤害行为,应按照刑法有关条款定罪处罚,而不能以本罪论处。
12、(五)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另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犯本罪的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独自在家时。及时拿掉门口小报,阳台上挂几件男士衣服;睡前关好门和窗户,可在窗台放置易发声响的物品;搞好邻里关系,遇紧急情况可求助;网购时收货地址最好填单位,尽量下楼签收快递;物业维修上门时,尽量找人陪伴;遇突然断电、门外有小孩哭等,不要贸然开门;进门若发现有陌生人在屋内,可装作找人立即退出。
2、独自驾车时。车边如有可疑人员,不要立即上车;上车先落锁,贵重物品放副驾驶座位底下,下车带走;遇陌生人问路或求助,车窗只摇下1/4;最好安装行车记录仪;警惕长时间与自己保持距离同行的车辆;尽量在光线明亮处停车;遇蹊跷交通事故时,不要立即下车。
3、乘网约车时。拒绝乘坐黑车;夜间尽量不与陌生人拼车;坐后排,不做副驾驶位;记下车牌号、司机姓名发给亲友;尽可能与他人保持电话联系;打开手机导航,注意观察司机的行驶路线;若有男性陪同,要自己先下车。
4、独自出游时。提前将行程告诉家人,保持通讯畅通;在火车站等人多处尽量不要掏出钱包;最好搭乘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选择正规酒店,尽量不住火车站、汽车站周边宾馆;在酒店看好路线再出发,不要拿着地图在路口左顾右盼;慎发定位,不要在网上完全暴露行踪;热闹莫看,便宜莫占。
1、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家人情绪稳定就是孩子最好的强心剂。孩子会通过家长的情绪和反应来认识和看待世界。因此,给孩子确定感,增强孩子的心理情绪。
2、不要经常沉迷手机、熬夜,多陪伴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做好榜样。
3、合理饮食,早睡早起,适当做室内亲子运动和娱乐。
4、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1、如果在公众场所发生地震,不要惊慌乱跑。
2、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
3、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到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4、如果地震时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第一次地震后一般会有余震,对人的威胁更大。
5、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