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2、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发展也最为充分。现存的上古歌谣,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先民的生活情况和内心祈愿,简短、生动的形式,也已表现出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
1、造纸术
中国是第一个发明纸张的国家,其发明之前,字写在各种自然材料上面,比如龟甲或竹条,后来,在丝绸缫丝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人们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叫做“绵”的纸。但是由于材料的短缺,它的生产非常昂贵,在2世纪早期,一位名叫蔡伦的东汉官员制作了一种新的纸,从树皮、碎布、麦杆和其他材料中获得,它相对便宜,轻巧,薄,耐用,更适合于笔写。在3世纪初,造纸术首先传播到韩国,然后传到日本,它在唐朝到被传入了阿拉伯,在12世纪又传到了欧洲,在16世纪,它从欧洲传入了美国,然后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2、印刷术
中国北方的印刷在11世纪进一步发展,因为它是由宋代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所写的,普通的工匠发明了陶瓷活字印刷,后来又出现了像王震(1290-1333)这样的人,他们分别发明了雕版印刷的类型设置。活字印刷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如果如果用于印刷成千上万的书,这个过程是高效而迅速的,能够成功并被高度利用。
3、火药
公元9世纪,中国炼金术士们在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时候发现了火药,到12世纪末,中国的火药配方中有一种可以通过铸铁金属容器爆破的硝酸盐,这种金属容器的形式是最早的空心的、充满火药的手榴弹炸弹。1280年,大的炸弹在维扬区意外着火,产生如此大的爆炸,现场的核查人员一周后立即推断100士兵被炸死,木梁和柱子被炸飞了。从十四世纪中叶开始,火药的爆炸潜力得以完善,由于火药中的硝酸配方已升至12%至91%,至少有6个不同的公式在使用过程中被认为是爆破性最强的火药,到那时,中国人已经发现了如何用这种硝化的火药来制造出子弹。
4、指南针
指南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导航工具,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项重要发明,人们在采集矿石和熔化铜和铁的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天然磁石,它不仅有磁性,还能指向北方,经过不断的改进,指南针应运而生。指南针是在北宋(960-1127)期间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的,在发明之前,导航员必须依靠太阳、月球和波尔斯特的位置来确定他们的方位,指南针向欧洲的传播为世界的海洋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导致了新大陆的发现。
1、绞脸,现在脸部补水、保养的种类很多。但是在古代,想保养脸部,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办法――绞脸。就是用一根细线,对折后在脸上来回的滚,这样脸上的汗毛不仅没有了,而且皮肤也是更加的光滑。但是为了美,要忍得住痛。
2、水银,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有个漂亮的女儿叫用于,深得当时年轻人的追捧。众多追求者中,其中一个年轻人萧玉为了讨好弄玉,将自己自制的美白丹进献给了弄玉。弄玉使用后,感觉效果非常好,但是不久便撒手人寰。这是因为萧玉弄巧成拙,将水银配进了美白丹中。虽然水银确实可以用来美白,但是也伴随着剧毒。就这样,弄玉最终汞中毒去世了。
3、花钿,花钿是古代人用的最多的东西,相当于现在女生的彩妆。其实这件东西在每个朝代都有,但是在唐朝用的最多。唐代美女除了喜欢化妆外,还喜欢加一些装饰。比如说:羽毛,金子,鱼鳃骨等等,花钿后面有骨胶,稍微哈点气加热下,往脸上一贴,就在脸上粘住了。
4、嘴唇,为了保护嘴唇,古人发明了口脂。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古人为了保护嘴唇,就会往嘴上涂口脂。但是口脂是如何制作的呢?古人会把牛骨髓放在锅里面熬,一直到骨髓化开,再往里面加入霍香与酒水等配料,之后再熬制一段时间。最后等到稍微凉下来后,加入青蒿等改变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