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2、员外是员外郎一职的简称,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到了隋朝,员外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的次官,地位又提升了,唐,宋,辽、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成为显赫之位。
3、到了现代,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员外这一称呼逐渐淡出。但随之出现了“候补委员”这一新的职位称呼,于是就有了候补委员,其涵义与“员外”相比有一定变化,但大同小异,延用至今。
1、指原配夫妻。
2、古代女子的头发可以用作定情信物的。结婚的当晚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为“结发夫妻”。
3、古人在少年时期多为束发,即把两髦束成一股。到了婚配年龄,就把头发在头顶挽一个结,称为“结发”,指进入了青年时期。由于结发是婚龄的标志,所以常跟婚配联系在一起。
4、在古时候,新婚洞房里妻子头上盘着的发髻,她自己不能解,在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着:“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意思是只有丈夫才能来解开盘着的发髻,然后相拥相抱、恩爱缠绵、如胶似漆。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
1、象征凄楚哀婉。蝉叫声凄惨,诗人借其表现凄楚哀婉之情。或寄托家国覆亡之恨,或表达诗人哀痛之情。
2、象征高洁自喻。古人认为蝉居住枝头,食干净的露水,不食人间烟火,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高洁的象征。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
1、与同辈而比自己年轻的人说话时用的自我谦称。
2、解释:古人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采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来自称。这种自称即第一人称,愚是其中一种。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一句“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意为“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就是自谦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