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视野。
《三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昔孟母,择邻处”,讲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揭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是说明季节和方位的;“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是说人具有七情六欲等情绪体验和心理意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概括说明了动物的种类和特征,不用多解释,幼儿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内容。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知识,对幼儿的熏陶是显而易见
2、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提高智力。
《三字经》读起来琅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节奏,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语感;同时长期的朗读和背诵,又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刺激幼儿的大脑细胞更加活跃、敏锐,从而提高智力。有研究表明:六、七岁幼儿脑的重量约占成人的90%,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正是大脑接受大量信息刺激的最佳时期,“越动脑、越聪明”。教学也表明,随着幼儿背诵内容的增加,幼儿背诵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3、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字经》涉及的品德培养和生活伦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很多。如“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说的就是著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首孝第,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都是强调尊老爱幼、为人处事的道理的,和我们现在提倡的“先做人、后做事”是一个道理。幼儿天真、单纯,通过教育、学习,掌握待人接物的方法和处事的原则,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人一生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原著(有争议)、章太炎。
2《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3、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4、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例如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了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1、三字经作者:章太炎。《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它易读、易记、易理解,《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故事、道理常规,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教会了我们要勤奋学习。
里面的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我们必须得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时候,父母、老师的教育十分重要,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就是说人在小时候,性格本来是善良的,他们的性格十分相近,长大后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性格便相差甚远,这就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前途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就是靠亲人的悉心教导,这才能使孩子步入正轨,这些都是教育的功劳,所以教育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