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候及乘坐汽车时,应规范全程佩戴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乘坐汽车时,尽量避免乘坐拥挤的汽车,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
3、等候或乘坐汽车时,如果发现其他等候者有咳嗽等可疑症状,建议尽量避免同乘。
4、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时应使用一次性纸巾等遮住口鼻,并妥善丢弃,或用手肘遮住口鼻。
5、按汽车按键时,可以用面巾纸或消毒纸巾隔开,避免用手直接触碰,触碰后也要及时洗手。
6、在汽车内不要进食。
7、离开汽车后,首先做手部清洁,可选用洗手液(或肥皂)加流动水洗手,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1、加强学校日常管理。避免与学校教学、卫生防疫等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校园内部加强不同功能区域或者楼间管理,尽量减少楼层之间的人员流动。暂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减少师生聚集。
2、做好师生健康监测。校医、保健教师等人员应掌握全校师生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并指导开展科学防控。固定专职人员在师生每天进校时及下午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做好每日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因病请假或缺勤的要了解其病因。发现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及时离校就医。
3、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建议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对教室、功能室、校园绿化带、厕所、楼梯间、桌椅、板凳、墙裙等师生聚集场所和接触频繁的物体表面进行适当消毒,避免过度消毒。
4、食堂进餐采用分餐、送餐制方式,避免人员聚集。建议加强营养,清淡配餐。食堂从业人员每天进行健康检查,防止带病上岗。
5、如果学校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要第一时间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绝不能隐瞒,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1、俗称:
⑴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也叫生碳酸钠或重碱或酸式碳酸钠。
⑵碳酸钠又叫纯碱,俗称苏打。
2、形状:
⑴碳酸氢钠它是白色粉末。
⑵碳酸钠是白色粉末或细粒。
3、加热:
⑴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
⑵碳酸钠加热至815°C融化不分解,稳定性强,受热不易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