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鹬蚌相争,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bàng xiāng zhēng,意思是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2、寓意:人们从苏代讲的这个寓言故事中引申出成语“鹬蚌相争”,并常和“渔翁得利”一起连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往往用来比喻双方相争,结果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获利。
3、故事: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其弟弟叫苏代,他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不要出兵。苏代到了邯郸,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苏代,你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苏代说了这个故事:一天,蚌趁着天晴,张开两片硬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见了,快速地把嘴伸进蚌壳里去啄肉。蚌急忙把硬壳合上,钳住鹬的嘴不放。鹬鸟啄肉不成,嘴反被钳住,便威胁蚌说:“好吧,你不松开壳就等着。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把你干死?”蚌毫不示弱地回敬说:“好吧,你的嘴已被我钳住。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把你饿死!”就这样,蚌和鹬鸟在河滩上互相争持,谁也不让谁。时间一长,它们都精疲力竭。正好有个渔翁经过这里,见到它们死死缠在一起,谁也不能动弹,便轻易地把它们一起捉住拿回了家。苏代讲完故事后,又对赵惠王说:“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抗,双方必然长久相持不下弄得疲惫不堪。这样,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请大王认真考虑再作决定。”赵惠王觉得苏代说的很有道理,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1、168——表示又顺又发,既实惠又讨口彩。
2、188——即在“168”基础上再加上二十元纸币的“188”。
3、288——表示要发。
4、366——表示一生顺顺利利。
5、666——表示顺顺顺,一帆风顺。
6、800——表示发财,顺利。
7、1666——人生一路顺风如意,寓意新人今后的路会一帆风顺,吉祥如意。
8、春节包红包的数字是很讲究的,中国人最讲究的是好事成双,数字中6代表的是六六大顺,8代表的是发财吉祥,都是很适合包红包的时候带上的数字,春节的时候包红包在选择双数的时候,避开“4”这个数字是很重要的,因为4谐音“死”。
1、遇见,市面上的超市有很多,顾客选择一家超市进行购物时,都是经过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的,通俗来说就是缘分和巧合,美好的相遇是双方成为良性关系的美好开始。实惠的商品能帮顾客省钱,好销量则能帮超市盈利。
2、大家乐,这个名字非常接地气,仿佛在说进了这家超市购物都能给顾客一个乐呵,顾客开心那采购的东西就会多,那财源自然就滚滚而来。现在的人每天都处在紧绷的状态,去超市购物可以说是一天之中的喘息之机,应该要快乐度过。
3、天天见,“天天见”这个名字意思是顾客会经常来购物,稳定的客源和销量是聚财的必备条件,通过自我赞誉来打造良好的品牌。“天天见”这个名字是aab式,风格亲切,读起来还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