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珍珠,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
2、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
3、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
1、小贝壳凉水下锅,加3勺盐、几片姜,烧开,然后闭火,将水倒掉。
2、洋葱、葱、姜切丝,香菜切段。(配料可以多放些,炒完菜这些配料也吃光光了,非常入味)
3、锅烧热,倒入油(我用了玉米油+橄榄油+1勺椰子油)烧热,放入红辣椒丝、姜丝、洋葱丝、葱丝,翻炒一下,加入豆豉酱(我放了6勺,因为爱吃豆),炒匀后倒入小贝壳,快速翻炒,使贝壳全部被豆豉酱包围,最后,倒入香菜,炒一下,马上出锅。
4、可以吃了。
1、用盐水浸泡可以去沙。把贝类放入食盐水中“养”一段时间,这样能帮助贝类排出各种毒素和沙子。
2、不吃内脏。重金属等污染物容易积聚在贝类生物的内脏团中,而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因此,只能吃贝类的肌肉部分。“看颜色”是较简单的判断方法。打开壳后,略微发黑的肉块多是内脏团。有些贝类内部有一根黑色的沙线,也不能吃。
3、挑外壳平滑的。相对于外表疙疙瘩瘩的生蚝、扇贝等,蛏子、贻贝等外表干净、平滑,附着脏东西少,相应污染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