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寿: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2、伞寿:指八十岁,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所以称为伞寿。
3、半寿:指八十一岁,“半”字可拆为八十一,故得此名。
4、米寿: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5、白寿: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6、茶寿:是108岁的一种说法。之所以是一百零八岁的雅称,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1、幼学之年10岁。古代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2、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1、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2、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